理財 境外基金

基富通:定期定額投資TISA為自己創造財富,邁向富足之路

2025/10/27 12:10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台股今(27)日盤中攻上28000點,「台股很熱,我該怎麼跟上行情?」,「現在進場,會不會剛好遇到股市回檔?」這些問題往往讓投資人難以抉擇。由於部分投資人通常沒有較多閒置資金可以一次投入,也無法準確掌握市場高低點,到底該怎樣,才能安心投資?

全台最大專營網路基金交易平台基富通表示,TISA臺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規劃採取定期定額機制,在固定時間投入固定資金,正好幫助民眾跨過這個最常見的心理關卡。定期定額微笑曲線的原理很簡單:當市場下跌時,投入同樣金額,即可累積更多基金單位數;當市場上漲時,之前累積較便宜的部位,就能創造更大獲利。如此一來,便可有效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即使市場震盪,也能分批進場、平均成本,待行情上漲時,比單筆投資更能及早達到獲利目標。

理柏(LSEG lipper)亞太區研究總監馮志源表示,單筆投入與定期定額並沒有好壞之分,差別是單筆著重「擇時」,也就是抓住進場時機;採定期定額則是長期、有紀律的分批投入,無論行情高低,才能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達到降低買進成本的效果。尤其在市場下跌時,投入同樣的金額能累積更多的基金單位數,待行情回溫時,較單筆投資能及早達到獲利的目標,效果特別明顯,更能形成所謂的「微笑曲線」。

那麼以定期定額投資,該選什麼基金?雖然TISA基金已透過專家學者進行第一層篩選,對初次接觸投資的「首投族」來說,個人風險屬性和年齡仍是挑選標的時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則。

馮志源表示,挑選投資標的要回歸初衷,也就是看個人的風險屬性。如果能承受較大的市場波動,如漲跌幅達20%甚至30%,可選擇股票型基金;如果承受度稍低,振幅在10%至20%之間者,相對比較適合布局股債均衡配置的平衡型基金。

若屬性較為保守,馮志源直言,除退休人士,可選擇債券型基金固定領息之外,他建議應適度承擔風險,至少也要布局多元資產的平衡型基金,或挑選與理財目標年限相近的目標日期型基金,否則無法追趕通膨速度,資產可能變相縮水。

確定風險屬性後,投資人或許好奇,定期定額投資效果究竟如何?由基富通執行的「好好退休」專案基金,是最佳實證。若以投資該專案基金,雖然2021年10月上線便遭遇新冠疫情考驗,隨後更歷經俄烏戰爭、關稅戰、新台幣大幅升值等事件衝擊,但定期定額至今報酬率仍有23.9%,其中又以台股基金類型最亮眼,平均報酬率49.5%、年化報酬率超過10%,顯示只要有紀律投資,哪怕期間有大風大浪,長期仍可以帶來豐碩成果。

馮志源提醒,定期定額應避免用太短期的眼光檢視,要真正達到效果,建議至少持續3年以上,相當於一個景氣循環周期,這也與TISA基金以3年期績效做為篩選條件相符合。如同巴菲特所說:「人生就像滾雪球,只要找到足夠多的濕雪,與一條夠長的坡道,雪球就會愈滾越大」。

不過,投資TISA基金仍有眉角要留意。首先是何時投資?對於固定領薪水的上班族來說,可設定每月領薪日的隔天扣款,做到「先存再花」。如果是社會新鮮人或目前收入還不高的小資族,每月最低只要投入1千元,做為理財的「起手式」,隨著未來職級與收入提升,再跟著提高投資金額。

至於剛成家立業的新手父母們,往往對開銷感到不小的壓力。同樣可透過TISA帳戶,將孩子每年收到的紅包、獎學金等,分拆為12等分,再定期定額投入,儲備未來高等教育的學費,除了讓孩子的錢用在孩子身上,也能減輕爸媽未來的支出負擔。親子理財專家馬哈舉例,假設每月投資1千至3千元,以年化報酬率6%為例,從孩子3歲起為他投資入市,一直持續到18歲,累積資產可達30萬,甚至上看90萬元,足以支應大學學費,大大減輕未來父母們的負擔。

無論民眾正處於人生哪一個年齡階段,投資之前,最重要的一定是謹守投資紀律,與預先做好時間規劃。畢竟市場有漲有跌,應避免任意中斷定期定額投資,無論市場高、低點,都要有紀律地持續投入,才能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真正創造財富的雪球效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