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 法人報告

亞馬遜推三合一倉儲機器人,大摩估2027年前節省最高40億美元

2025/10/23 08:48

【財訊快報/陳孟朔】亞馬遜(美股代碼AMZN)週三發布新一代多功能倉儲機器人系統「Blue Jay」,將揀選、分類與整合三道工序合併於同一作業單元,並已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倉庫測試。公司稱,該系統可處理站點內約75%的SKU,目標在更小的物理空間提升節拍與單位產能,並成為未來當日達站點的核心技術。

摩根士丹利(大摩)在最新報告中估算,隨自動化滲透與履約成本下降,至2027年有望為亞馬遜每年節省最高40億美元。

這次升級延續亞馬遜自2012年收購Kiva以來的自動化路線圖,研發端引入AI與「數位孿生」仿真,使Blue Jay從概念到上線僅用一年多,較早期機型大幅提速。除機械手臂外,公司同步推出運營決策AI「Project Eluna」與配送端AR眼鏡:前者整合歷史與即時數據,預估瓶頸並給出調度建議;後者為司機提供路線疊加、風險提醒與包裹掃描功能,並配置緊急按鍵,意在壓縮錯誤率、提升「最後一哩」效率。

自動化對勞動力的外溢效應再度引發討論。有媒體引述內部資料稱,至2027年自動化或使公司在美國避免增聘超過16萬人、相當每單節省約0.3美元;亞馬遜則回應相關文件片面,不代表整體招募策略,並重申自動化以提升安全與創造更高價值職位為本。歷來關於機器人化與工安的爭議仍在,但公司透過機電整合與機器人維護學徒計畫,試圖在人才升級與排班安全上對沖疑慮。

對財務模型與估值敘事而言,Blue Jay若在旺季前驗證穩定節拍,有望同時拉升單倉吞吐與降低單件處理成本,強化亞馬遜在交期與成本曲線上的相對優勢;以大摩測算口徑觀之,節省幅度若漸進兌現,將透過營業現金流與自由現金流反饋至股東回報與再投資能力。不過,設備資本開支、維護與停機成本,以及異常SKU的邊際處理效率,仍是投資人評估ROI的核心參數。

亞馬遜股價連續兩天急彈8.99美元或4.22%後,週三回吐4.08美元或1.84%至217.95美元,今年來小跌0.66%,是科技七雄唯一仍落在去年封關水準之下的個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