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巴菲特「賣太早」成話題,蘋果創高、波克夏少賺約500億美元

2025/10/21 10:08

【財訊快報/陳孟朔】iPhone 17換機潮升溫,加上投行喊買,蘋果公司(Apple,美股代碼AAPL)股價繼上日反彈1.96%後,週一追高9.95美元或3.94%至262.24美元,突破去年12月以來高點並刷新歷史新高,盤中最高漲4.8%至264.375美元的日高,在這個當下,公司市值一度逼近4兆美元,經此一彈,今年來漲了4.72%。今年上半年走勢疲弱、4月8日觸及的52週低位169.211美元反彈56%,成為大型權值中短線的亮點。

與此同時,對照股神巴菲特投資旗艦--波克夏海瑟威(波克夏)近兩年大幅減持,市場估算其平均賣價約185美元、持股自9.06億股降至2.8億股,等同少參與約500億美元的後續漲幅,成為本輪行情的「經典機會成本」案例。

從資本配置角度解讀,波克夏減持主因包括持倉集中度過高、稅負前移與現金部位管理三項考量:其一,蘋果權重曾占投資組合逾四成,風險控制要求降槓桿、降集中度;其二,在稅率上行預期下,獲利了結先行鎖定稅後現金流;其三,為強化資產負債表彈性、預留併購與回購彈藥,現金水位今年上半年已升至3,300億美元以上。

蘋果本輪上攻動能來自iPhone換機與服務動能重估、AI終端敘事發酵與回購力度延續三股推力。對長期持有者而言,基本面與現金回饋的可預期性仍是估值錨;對減持者,短期雖錯失賬面上行,但換得更低波動與更高的戰略機動性,屬「風險調整後報酬」的權衡。

市場人士表示,「賣太早」標籤容易放大事後諸葛的偏誤。若以資金成本、稅後現金流與投資機會集的寬度評估,波克夏的決策並非單點價格判斷,而是組合風險管理與流動性管理的綜合結果。真正的考題在於後續現金如何轉化為更高的內含價值成長。

除蘋果外,波克夏近一年亦調整美國銀行持倉,短線同樣錯失部分上行空間,顯示其自上而下控風險與自下而上估值紀律並進的路徑。在美股高估值環境下,領頭羊股與權值金融同時上漲時,集中度管理與稅務籌畫的取捨,勢必帶來「少賺」與「穩健」之間的拉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