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英特爾豪賭18A,320億美元押注先進製程,6-8個月後見真章

2025/10/14 09:14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本土晶片巨擘--英特爾(Intel,美股代碼INTC)在亞利桑那州斥資約320億美元打造的新廠已投入量產,矢言以18A製程重奪先進製造領導地位。

英特爾代工業務負責人Kevin O’Buckley稱18A為「目前地球上最先進的半導體生產技術」,但也坦言仍需「贏回客戶信任」。接下來6-8個月,包括蘋果、輝達與高通在內的關鍵客戶將完成測試並決定是否下單,結果將左右英特爾代工轉型的成敗。

產能與建廠進度方面,園區內Fab 52已投產、Fab 62持續建設中;廠房採用ASML極紫外(EUV)曝光設備,單機價值高昂、土建體量龐大。英特爾工程團隊表示,早期良率問題已獲改善,PC端「Panther Lake」與伺服器端「Clearwater Forest」兩顆18A新晶片將陸續亮相,用以驗證製程可量產的節點。

資本結構與外部支持亦備受關注。據報,美國政府已把原擬補貼轉為股權投資,持股約一成;其後輝達與軟銀的投資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帶動英特爾股價近月強彈。外界預期,若18A測試分數亮眼並獲得大客戶採用,英特爾可望為後續14A(預計2028年)爭取預訂單;反之,若未能吸引足夠量產訂單,相關技術路線恐面臨調整風險。

不過,代工事業短期財務壓力猶存。英特爾代工部門近年每年虧損逾100億美元,淨負債約200億美元;部分華爾街觀點指出,在台積電長期主導的高端代工市場下,英特爾除了技術突破,還必須以更穩定的交期、良率與成本結構來說服客戶改投其門。

美銀週一將其評級自「中性」下調至「表現不佳」,目標價維持34美元;該行認為,英特爾近月約800億美元的市值增量已超出資產負債表改善與外部代工潛力的合理反映,且當前在AI產品組合、伺服器CPU競爭力與處置虧損製造資產的彈性上仍具挑戰,股價上行「過快過遠」。

英特爾股價週一收高2.34%至37.22美元,淪為費半弱五之列,今年來大漲了85.64%則為居漲幅前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