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 >央行動態
數位歐元最極端情境恐抽走近7千億歐元,ECB示警小型銀行流動性承壓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歐洲央行(ECB)公布最新情境模擬顯示,若在極端擠兌下推出設有每人3,000歐元持有上限的「數位歐元」,零售活期存款恐外流6,990億歐元,相當於歐元區零售活期存款的8.2%,約有13家銀行的流動性覆蓋率(LCR)將被耗盡,壓力集中於依賴零售存款的小型與地區型銀行。
該模擬由歐洲立法機構要求進行,目的在評估「央行擔保電子錢包」對銀行體系的潛在衝擊。在「不尋常但可想像」的飛向安全資產情境下,民眾把存款轉入數位歐元導致存款池驟縮;歐洲央行強調,這一情境發生機率偏低,但對脆弱銀行的衝擊不容忽視。
在「業務如常」的基準情境下,假設持有人未充分用足上限,銀行體系的存款外流規模僅略高於1,000億歐元,整體仍能維持監管所需的流動性緩衝。且現金持有逐步轉向電子支付的長期趨勢,部分可對沖該外流,顯示常態推行下的系統性風險可控。
政策工具上,歐洲央行比較了不同個人上限(500、1,000、2,000與3,000歐元)對存款外流的抑制效果,結論是「設定上限能有效限制外流、維持金融穩定,並支撐貨幣政策傳導」。但若採3,000歐元上限,銀行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仍將被侵蝕約30個基點,國別影響度不一。
市場人士提到,要讓數位歐元有吸引力,勢必「適度傷害」銀行的低成本活期存款來源;而在數位時代擠兌速度更快,對小型銀行的脆弱性評估須格外謹慎。未來上限門檻、準備資產設計(如是否可動用央行準備或短天期公債)、以及配套的流動性工具,將成為制度成敗關鍵。
歐盟財長近期已通過數位歐元上路路線圖,並保留對最終導入與持有上限的決策權。後續觀察重點在於立法協商中對個人上限與銀行配套流動性工具的定案、跨境支付與隱私保護框架的細節,以及市場在試點階段對存款替代效應與成本曲線的實證反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