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 >大宗物資
減糖風潮+藥物抑食效應,美甜菜糖報價跌逾三成,創2019年來低點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美國食用糖需求驟降與進口放量,令甜菜糖庫存居高不下、價格雪崩。精製甜菜糖報價較去年下跌約33%,創2019年來低點,供過於求局面恐延續至2026年。驅動因素包括通膨抑制零售甜食支出、減重藥物(GLP-1)普及帶來的「抑食效應」,以及「讓美國更健康」(MAHA)倡議將添加糖與超加工食品列為公共健康重點。
需求轉弱迅速傳導至上游。業界指出,食品製造商下修用糖需求,迫使甜菜種植面積降至1982年以來新低;加州布勞利一座近百年歷史的製糖廠計劃本季後關閉,歸因於進口競爭、後疫情通膨與糖價疲弱等壓力。農戶端為撐過寒冬,轉而更依賴農業補助與保險理賠以填補現金流缺口。
成本面雪上加霜。勞力、燃料、農藥與防治葉點病等用藥開支近年齊升,部分關鍵藥劑與機具依賴進口,關稅推高採購價,單位種植成本可達每英畝1,500美元。多數甜菜需專用機具與更密集的田間管理,資本與維護成本遠高於玉米/黃豆等作物,使「降本」空間有限。
結構性供應亦受制度牽動。美國糖市長年以配額與關稅管理保護內需與價格穩定,國內供應約占總需求四分之三,其中甜菜糖約占54%、甘蔗糖佔餘;其餘由多國低稅或免稅配額進口補足。今年在內需轉弱、進口超預期的情況下,庫存壓力放大、壓抑內行情緒。
產區回報兩極化明顯。明尼蘇達、北達科他等「甜菜帶」雖有產量亮點,但低價環境削弱「以甜菜補貼其他作物」的功能;愛達荷等地農戶普遍把盈虧目標下修至「保本即勝」。新機具價格因關稅與製造成本上升而跳漲,農民多選擇延後汰換或租賃,以降低資本支出風險。
市場人士表示,甜菜價格未來走勢取決於三把「槓桿」:其一,GLP-1用藥與健康政策對甜食消費的持續抑制程度;其二,進口配額與關稅微調是否收斂庫存;其三,單位成本能否透過技術與規模改善獲得緩解。在需求結構尚未明顯回暖前,甜菜農多半以縮減資本開支、提高田管效率與爭取政策支持,力拚「撐過本季、守住現金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