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 央行動態

銀行準備金續降、融資壓力升溫,市場押注Fed接近結束縮表

2025/10/8 07:51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貨幣市場資金緊俏延續,與此同時,聯準會(Fed)體系內銀行準備金餘額持續下滑、最新已降至略低於3兆美元、為1月以來低點。準備金下探與融資利率上行的同步出現,使市場更傾向解讀為「縮表接近尾聲」的訊號。

自9月初以來,隔夜回購等短端融資工具波動加劇,超短期利率在財政部補充庫現的帶動下維持高位,有擔保隔夜融資利率(SOFR)與聯邦基金有效利率之間的利差擴大,逼近自2024年底以來最寬,反映資金邊際成本抬升、銀行端「留現金」動機增強。

政策訊號方面,鮑威爾9月重申銀行準備金仍「充裕」,但也承認愈來愈接近「充足」下緣。先前決策官員對「充足」水位的粗估約在2.7兆美元。隨著市場利差與融資成本同步走高,觀察人士認為準備金正快速逼近該臨界帶,後續再削減資產負債表的空間將更受掣肘。

從操作面看,Fed自2022年啟動量化緊縮以來,今年已放慢縮表步伐、調降每月自然到期不再展期的額度,但近期資金面指標顯示,若準備金再降、波動加劇,操作上更可能轉向「觀望或進一步放慢」以維持金融環境平穩。

市場接下來聚焦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9月16日至17日會議紀錄。投資人將尋找兩大線索:一是決策者對「準備金接近充足」的共識強度與評估方法;二是若短端壓力升高,是否討論調整縮表節奏、或透過工具微調(如操作窗格與設施使用)緩解資金吃緊。

市場人士表示,在財政庫現回補、季底效應與非銀行部門需求上升的交叉影響下,短端利率與庫存現金的拉鋸仍將持續。對資產配置而言,短票殖利率的黏性走高與資金成本上移,意味「高品質、短存續」資產仍具吸引力;而一旦政策訊號轉向縮表終局,期限利差與風險資產溢價的變化,將成為下一階段的關鍵觀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