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波音擬提高737 MAX 10月產能至42架,明年底月產目標53架

2025/10/7 09:00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波音(美股代碼BA)據悉已向供應商發出指引,最快這個月把737 MAX月產由現行上限38架上調至42架,並為後續再度提速預做準備;若節奏順利,至明年底月產量上看約53架,象徵管理層力拚重拾生產主導權與市場信心。

去年驚險事故後,波音更換高層並在FAA監督下收斂節拍,單月產能一度被限制。此次釋出提產訊號,市場解讀為「質量體系與流程再設計」初步到位的外溢成果,但實際拉產仍取決於稽核結果、工序節拍與缺陷率是否穩定下降。

就投資人定價邏輯,窄體機產能恢復是自由現金流的最大槓桿,每提高1架/月的穩態產量,對年度交付、預收與供應鏈周轉皆具放大效應。若42至53架的爬坡順利,營運槓桿與單位成本攤提可望同步改善,對估值形成下檔保護。

供應鏈是提速成敗分水嶺。發動機、起落架、航電與內裝等關鍵節點需與總裝同頻拉升;任何單點短料都可能造成「瓶頸外溢」。波音此番先行對供應商發出規劃,意在讓產線治工具、檢測能力與人員編制預先到位,降低斷鏈風險。

監管面仍是核心變數。FAA強調「安全至上」,將持續監督並據以判斷是否允許安全提量;對波音而言,必須以更嚴格的製程管控、缺陷追溯與供應商品質門檻,換取監管與市場的信任恢復。任何質量事件的回擾都可能讓節奏再度後延。

市場人士表示,此次提產路線圖為「恢復常態」的重要里程碑:若質量與交付曲線按計畫收斂,現金流彈性與信用敘事將改善;反之,若稽核不達標或供應鏈掉鏈,目標恐轉為「滾動式延後」。後續觀察交付數據、缺陷率與供應商準點供貨,將是驗證提速可持續性的三大指標。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