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 法人報告

群益投信Q4投資展望:掌握「KEYS」四大金鑰,AI狂潮下台股表現可期

2025/10/1 16:25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今年來全球市場情緒深受關稅政策反覆、地緣政治衝突而起伏不定,不過隨著關稅政策逐步底定,市場不確定性降低,再加上聯準會重啟降息循環、企業陸續上修獲利展望,帶動市場瀰漫樂觀氣氛,進而推升第三季股、債市齊漲。展望2025年第四季,群益投信表示,在政策面、基本面雙引擎的驅動下,經濟有望維持溫和增長,同時AI產業動能延續,更為市場提供穩固的成長後盾。不過通膨、就業與其他經濟數據的變化仍將牽動貨幣政策動向與市場投資情緒,因此,建議投資人可採「KEYS」投資策略,透過四大投資金鑰以兼顧核心配置與新興契機,同時運用多元資產靈活應對市場變局,以在挑戰與機會並存的環境中,精準解鎖關稅動盪後的投資新局。

群益投信指出,「KEYS」投資策略中的「K」代表King核心之鑰,意指股市強棒。在貨幣政策重返寬鬆、企業獲利展望上修的背景下,股市投資氣氛升溫,尤其AI應用擴散將推升科技產業獲利成長,美股與台股有望持續展現成長動能。投資人可透過美股基金、台股主動式ETF或台股基金,掌握市場的核心成長契機。「E」則是Explore轉機之鑰,重點在於估值探索。全球景氣進入分化階段,部分新興市場展現補漲潛力,包括印度受惠於龐大內需與政策推動,經濟成長動能穩健,中國市場在政策扶持下逐步回溫,而東協市場評價極具吸引力,資金回流動能可期。因此,投資人不妨透過印度股票基金、中國股票基金及東協股票基金,參與這些區域的轉機題材。

群益投信表示,「Y」為 Yield & Year End收益之鑰,強調靈活搭債的重要性。聯準會重啟降息,觀察債市表現,9月來短天期債指數表現強於長天期公債,顯示短債與基準利率相關性高,有望直接受惠降息,而其存續期間短的特性,在利率變化多端環境下,也能展現較佳的防禦力。另一方面,從歷史經驗可知,預防性降息後,中長天期債券尚具備補漲空間。因此在年底前的布局上,投資人宜以短天期債為核心,靈活搭配長天期債進行區間操作,以同步兼顧收益與波動控管需求。值得關注的標的包括短天期及長天期ESG投等債ETF,以及優選非投等債ETF。最後的「S」意指Stability穩健之鑰,面對市場風險仍存,投資組合需具備防禦力以應對市場的多變化。投資人可透過多重資產基金以兼顧收益、成長與波動管理,增強投資組合韌性,在挑戰與機會並存的市況中穩健前行。

群益環球金綻雙喜基金經理人許書銘表示,在關稅不確定性下降、經濟回穩,再加上重啟降息,激勵第三季全球主要股市指數紛寫新高。從經濟面來看,近期全球經濟展望陸續上調,而AI相關供應鏈需求暢旺,預期今、明兩年企業獲利可維持雙位數增長。在經濟發展有撐下,可留意接下來就業市場的數據變化,以觀察聯準會貨幣政策是否延續。此外,隨著美元走弱,資金回流基本面穩健的新興國家,將有利相關市場發展。在投資策略上,第四季維持股優於債,股票部分看好美國成長股、中小型股以及新興亞股的後市表現。債市方面,面對殖利率曲線陡峭化,短債表現將優於長債,而在降息期間,違約率低、評價具吸引力的信用債表現更值得留意。

群益印巴雙星基金暨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張諺祺指出,過往來看,降息周期資金多青睞新興市場,其中印度、東協最受關注。印度為內需大國,政府透過降準、降息釋放流動性,並推行GST消費稅降稅、所得稅減稅,以帶動民間投資和消費,也加持企業獲利表現。在投資配置上,隨著GST降稅、AI發展續熱以及印度製造政策推行下,看好印度消費、科技、國防相關類股表現。在東協方面,隨著關稅政策落地,東協各國稅率仍具吸引力,有利於加速供應鏈移轉至東協。於此同時,東協央行多持鴿派態度,讓東協經濟前景從悲觀轉為正向看待,有助外資回補。題材上,可關注東協電商、新加坡地產和營建業以及印尼銀行相關類股的後市表現。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謝天翎認為,隨著中國進入居民資產配置、工業產能供需、經濟結構重心與資本市場定位四個「再平衡Rebalance」的過程,意味著經濟與資本市場迎來長期結構性改革。過去中國經濟明顯依賴土地金融模式,現則將增長引擎轉向「新質生產力」以促進產業升級,新經濟如:電動車、工業機器人的成長動能超過傳統經濟活動。不僅如此,中國政府也積極推行反內卷政策,透過市場整合來恢復企業的議價能力,將有助於走出通貨緊縮、提高ROE,並把關IPO與再融資活動,藉此提升股市投資價值。近期已有資金從儲蓄和房地產移向資本市場的跡象,加上目前市場評價回到歷史均值,市場風險偏好上升,但未到極端值,有助中國股市後續表現。在產業配置上,持續看好AI相關科技題材,互聯網企業重新投入創新,後續發展值得留意。後續投資人可持續關注政策變化,以掌握市場新機會。

群益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許育誌分析,AI需求旺盛,帶動今年台灣出口表現強勁,主計處大幅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4.45%,在經濟保有韌性,與AI大勢加持下,帶動台股大盤屢創新高。隨著時序進入第四季,觀察2010年以來,台股在10月至12月的上漲機率為73%、60%、87%,而在AI狂潮延續下,第四季台股表現可期。

展望明年,在美國5大CSP、主權AI、新創雲端運算業者等持續擴張資本支出下,將挹注台廠AI相關供應鏈獲利表現。整體看來,在AI長線趨勢不變下,台廠作為全球AI產業最重要的供應商,可望持續享有獲利、資本雙漲利多。現階段投資人可聚焦具備科技趨勢以及定價權強的企業,並避開低加值出口製造、建設類股,非電族群則可關注內需、零售消費相關類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