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 >其他
鈾市場拉警報!減產+AI耗能+去俄化,2028年恐面臨重大供應缺口

【財訊快報/陳孟朔】摩根大通銀行(小摩)發表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全球鈾市正處關鍵轉折:主力礦商減產、次級供應枯竭,與核電建設熱潮及AI數據中心的用電需求疊加,正推動鈾價年內續揚(現貨與期貨今年以來約上漲約5%)。更深層的隱憂在於西方對俄羅斯濃縮服務高度依賴,若美歐「去俄化」未能順利銜接,2028年後恐現嚴重的濃縮鈾(SWU)缺口。
供給端持續收縮:哈薩克Kazatomprom計劃將2026年產量下調10%至7,700萬磅;加拿大Cameco把MacArthur River年產由1,800萬磅降至1,300萬磅。過去填補缺口的政府庫存與再濃縮等「次級供應」占比,已自2021年的約50%驟降至2025年的約15%,並料至2030年進一步縮水。報告預估,市場平衡恐要到2028–2029年,且需更高價格才能驅動新綠地項目投產。
需求端加速擴張:全球鈾需求預計自2025年的1.88億磅增至2030年的2.30億磅。中國領跑新建核電,多國把核能納入能源安全與減碳主軸。科技巨頭也以長約鎖定核電:Meta與Constellation簽20年虛擬PPA,亞馬遜自Talon Energy鎖定近2GW核電,AI數據中心正成為鈾需求的新增邊際推力。
真正的瓶頸在「濃縮環節」,下一代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需高豐度低濃縮鈾(HALEU,濃縮度可至20%),遠高於傳統機組的3–5%。全球濃縮需求估將自當前每年約5,000萬SWU,增至2040年的7,500萬–1億SWU。2023年俄羅斯提供逾25%的外采SWU;若2028年後俄供應中斷,缺口恐達1,500–2,000萬SWU。美國已撥款27億美元、另加IRA中7億美元擴產;Centrus Energy目標在俄亥俄州擴至350萬SWU,但短期難以完全替代。
報告內容提到,地緣集中度高、風險敏感,供給高度集中於哈薩克(約40%)、加拿大(約20%)、非洲(主為納米比亞,約12%);尼日等地緣動盪與運輸制裁,均可能放大供應波動。KAP部分礦區儲量在2030年後的可持續性亦受關注,而加拿大新項目有望逐步抬升權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