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傳統產業

台船待執行訂單1300億元,訂單能見度至2030年Q2,加快智慧船廠進度

2025/9/17 12:17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台船( 2208 )董事長陳政宏今(17)日舉行上任後首次媒體記者會,台船目前在手訂單金額約2000億元,待執行訂單金額達1300億元,訂單能見度至2030年第二季,預估明(2026)年將轉虧為盈,陳政宏表示,將會加速調整朝非紅供應鏈,並加快智慧船廠進度。陳政宏強調,台船發展方向大致不變,但會因應國際局勢變化做營運調整,並因應地緣政治拓展新機會。

台船總經理蔡坤宗表示,今年截至8月共虧損25億元,其中有一半受到匯損影響,預估明(2026)年營運績效會轉正,目前台船在手訂單金額約2000億元,待執行訂單金額1300億元,訂單能見度已到2030年第二季。

蔡坤宗表示,未來台船營業額目標希望是每年達到300億元到350億元,生產規劃上會有一條主線,用於生產IDS後續艦,共有7艘至2038年,第2條生產線是商船,每年建造4.5到5艘貨櫃輪或散裝貨輪,第3條產線,包含高雄、基隆廠是供應海軍、海巡署船舶,未來也會擇優承攬。

至於紅色供應鏈疑問,蔡坤宗表示,軍艦製造原就完全排除紅色供應鏈,海巡署訂單重大裝備也會排除紅色供應鏈,至於商船、貨櫃輪等,台船會針對重要裝備排除,次要裝備為跟國際成本比較,仍會視情況考量。

陳政宏表示,地緣政治出現新契機,具體項目有共險,圍繞在造船和能源方向,台船除自己開發,也不排除與國外廠商合作技術,並簽署合作協議;在新領域方面,台船在離岸風電正式踏入浮式風機。

陳政宏指出,因應少子化和AI趨勢,會加快智慧船廠進度,智慧船廠在先進國家已推動,但和一般自動化工廠不同,新造商船大約年產量上千艘,比較客製化,自動化難度較高,不過會針對不同技術和各單位合作,智慧船廠也有利於台船徵才。

至於台船本業為造船,包含商船、修船、潛艦、水面艦等領域,同時多角化經營路上、海上重型機械。未來國艦國造會繼續配合政府政策繼續執行,並因應綠能趨勢打造雙燃料船技術發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