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 >法人報告
高盛報告,中國債務高企與資金未耗盡,年內大規模刺激恐難再現

【財訊快報/陳孟朔】中國過去兩年均在第四季推出額外財政刺激以托底經濟,但今年在債務負擔沉重、且既有財政資源尚未耗盡的情況下,多位專家預期年內再度祭出大規模刺激的機會偏低,政策更可能聚焦於微調與提升執行效率。
高盛發表最新報告指出,未來幾個季度中國仍需保持漸進且具針對性的寬鬆,但短期內出現大規模、全面性刺激的可能性不大。華西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郁在研報中則強調,「財政靠前發力」的重點在於加快落地執行,而非重塑既有的年度預算框架。
吉林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張依群、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溫來成等專家也均認為,大幅調整財政預算的可能性有限。張依群指出,第四季大規模臨時刺激的機率下降,繼續擴赤或增發國債的空間不大,更可能透過提升債券資金使用效率、賦予地方更大靈活度來發揮效果。
回顧近年,中國決策層透過加槓桿持續托底:2023年第四季將赤字率由3%上調至3.8%;2024年第四季則推動規模達人民幣10兆元(下同)的化債方案;今年3月更將預算赤字調升至歷史新高,為政府支出能力提供額外空間。
但隨著債務水平上行,利息支出壓力顯著上升。中國財政部數據顯示,2024年國債與地方債利息支出達2.19兆元,較2015年暴增逾5倍,且付息支出佔政府總支出比重創十年新高,地方財政壓力沉重。
溫來成直言,許多地方財政收入僅能應付利息,本金償還比例徘徊在政策規定的10%下限,一些市縣甚至需由省級財政代為償還專項債。不少地方靠處置資產來補缺口,這種「應急之策」難以長久,長期仍需依賴稅收來支撐。
與此同時,今年已安排的財政資源尚未完全釋放,部分政府債券資金利用效率不高。分析師們認為,在此情境下,政策重心應是盤活存量資金、提升使用效率,而非另行推出大規模刺激措施。
相關新聞
-
2025/9/17 16:53
受惠資金行情,元富投顧估台股年底目標上看26,700點
-
2025/9/17 16:35
瑞銀估台灣今年GDP成長5%,明年放緩至2.9%
-
2025/9/17 13:24
藥華藥ET明年陸續取證助業績高成長,亞系外資上調目標價至555元
-
2025/9/17 11:17
美銀看好A股回暖,基金經理雖增倉,但仍憂「結構市」
-
2025/9/17 10:35
歷史經驗看Fed降息科技股或強漲,台新投信稱標普科技精選ETF買點到
-
2025/9/17 08:50
大摩CIO提倡「60/20/20」投資組合,黃金取代美債成抗通膨核心
-
2025/9/17 08:45
美銀:經濟成長預期躍升,全球股市或進一步上漲
-
2025/9/17 07:53
惠譽示警,美政府入股英特爾或打亂晶片業投資節奏,台積電恐受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