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 >外匯新聞
中間價連續下調,人民幣早盤承壓,CNY、CNH連三跌,同步失守7.14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元指數短線急彈,加上人民幣中間價連三天下調壓抑,人民幣兌美元週三早盤承壓,在岸人民幣(CNY)、離岸人民幣(CNH)雙雙連三跌,同步失守7.14關口,回測一週低位。在此之前,前美國財政部官員、現為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的布拉德‧塞瑟(Brad Setser)直言,即便人民銀行近期推動人民幣走強,人民幣仍「極其疲軟」,不利於公平貿易。
塞瑟指出,人民幣貿易加權匯率恐需再升值約15%,才足以彌補近年累積的貶值失衡。他強調,北京在不觸發政治反彈的前提下,應允許人民幣小幅走強並重新調整政策方針;中國經濟更不應過度依賴外貿出口,亟需重振內需。他並表示,若要促進公平貿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需「遠低於7」的更強區間。
策略面上,高盛分析師指出,近期人民銀行設定的每日中間價呈現「異常升值傾向」,反映官方正有意引導人民幣逐步走強。歷史上在美元偏強、人民幣承壓時,往往會把中間價定在即期之下(偏弱),但這回並未重演。8月29日人行把中間價抬至年內高位7.1030,8月中間價單月升值0.65%;週三報7.1108兌1美元為8月27日以來最低,連續兩天下調59個基點或0.08%,再下調19個基點或0.03%。
資金面亦助攻。8月CBH累升1.21%,市場同時押注聯準會(Fed)9月降息機率升溫——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月末的談話偏鴿,被解讀為利差將收斂、支撐包括人民幣在內的低收益貨幣。高盛預估,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可望升至7.0,屆時CNY和CNH將更貼近人行的每日中間價。
市場人士表示,短線美元走強與中間價連三降令人民幣技術面承壓,但政策與預期兩股力量正在拉鋸,一邊是外需與政治敏感度的權衡,另一邊是人行「漸進升值」的訊號與Fed潛在降息。後市關鍵在於——內需修復的速度能否接棒外貿,與政策是否持續釋出讓匯率「更強更穩」的明確路徑。
台北時間10:30,美元指數最新報98.425,繼上日急彈0.64%後,再漲0.03%。8月1日觸及的100.257,為5月29日以來的逾兩個月新高。7月抽高3.19%為2022年4月大漲4.73%以來最旺。
CNY最新報價為7.1413,連兩天回吐0.11%後,續跌0.04%,盤初低點的7.1413元,8月29日的7.1267為去年11月6日(7.1226)以來的近11個月新高。4月10日的7.3512元為2007年12月24日)7.3650元以來逾17年新低。
CNH最新報價為7.1403,連兩天回吐0.23%後,續跌0.03%,盤初低位在.1413元。8月29日的7.1159為為去年11月6日(7.0906)以來最高,4月8日的7.4290元為2010年上路以來逾15年最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