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 >大宗物資
大豐收變「賠本潮」!美國玉米、大豆供過於求,農民仰賴政府止血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引述美國農業部最新預估,未來數週美國玉米與大豆將再創歷史級大豐收,然而供應過剩正壓低期貨與現貨價格,嚴重擠壓利潤。
美國玉米種植者協會估算,2025年玉米農民每英畝恐虧損超過160美元,財務壓力迫使農民愈發依賴政府援助。
技術進步讓美農生產力百年躍升:生技種子與新一代農藥提升抗旱抗熱,雖較1924年種植面積減少2%,玉米產量卻暴增729%。但高效率成了雙刃劍,出口市場未能完全吸收龐大產出,供需失衡惡化價格壓力。
產業人士直言「一眼看田、一眼盯低價」。拜耳執行長Bill Anderson指出,期貨價格低迷使農民憂心收成變現;伊利諾州農民、全美玉米種植者協會主席Kenneth Hartman Jr.也表示,「迫切需要新市場來消化供給」。
成本同時居高不下。化肥、種子、設備與農藥價格攀升,令擴產未能轉化為利潤。北達科他州農民Mark Belter稱,去年即便擴大規模、削減成本仍虧損40萬美元,只得倚賴國會去年12月通過的100億美元援助計畫,盼回收約20萬美元補貼。
政府干預已成常態。川普政府官員與議員正研議新一輪緊急紓困。美國農業部副部長Stephen Vaden在農業展上坦言:「我們看到和農民同樣的價格壓力,必須協助他們挺過這個產季,走到下一個產季。」
結構性挑戰更趨複雜。近年巴西在耕地、技術與供應鏈上全面加碼,已超越美國成為玉米與大豆第一大出口國;同時,生質燃料的強制參混雖是需求支柱,但恐追不上連年攀升的產量。
貿易政策的不確定也雪上加霜。研究顯示,川普首任期的貿易爭端導致美國農業出口損失逾270億美元;新一輪政策與關稅變動,使出口前景更難預測。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