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日本私募股權交易爆發,今年私有化規模可望破紀錄

2025/8/27 14:10

【財訊快報/陳孟朔】日本私募股權市場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熱潮。路透引述Dealogic數據顯示,今年初以來至8月20日為止,日本私募股權交易規模已達276億美元,接近去年同期的三倍,全年有望突破2023年的403億美元紀錄,刷新歷史新高。這股熱潮凸顯日本企業對資本市場壓力的回應:面對股東回報要求與東京證券交易所推動的治理改革,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選擇退市,轉向私有化。

過去,日本企業一度將私募基金視為「禿鷹」(hagetaka),如今態度轉趨積極。今年宣布的指標性交易包括黑石(Blackstone)斥資35億美元收購工程人力公司TechnoPro,以及EQT以27億美元競購電梯製造商富士達(Fujitec)。凱雷日本區董事總經理山田和裕表示,當前交易機會管線「極為充足」,在三大核心領域中約有30宗交易有望於未來12至18個月內完成。

推動交易潮的另一股力量來自活躍股東。近年來,投資人頻頻發起行動迫使企業調整資本結構、處置資產或提高股東回報,部分情況更演變成私有化前奏。例如富士達在被Oasis Management鎖定三年間,股價翻倍,最終EQT提出的私有化收購價反而低於市價。專家指出,企業若等到被激進投資人盯上才尋求私募基金合作,往往已為時過晚。

東京證交所的改革是另一大推力。由於日本市場長期存在大量被低估的股票,交易所近年強化公司治理與資本效率要求,促使企業透過庫藏股、資產出售及管理層收購(MBO)來回應壓力。在此背景下,與私募基金接洽已成為部分管理層主動考慮的戰略選項。KKR日本合夥人谷川英司直言:「有些公司領導層在激進投資人入股之前,就已積極思考私有化的可能性。」

市場人士表示,從「禿鷹」到「白武士」,私募基金角色在日本正迅速轉變。隨著治理改革深化與股東行動升溫,私募股權基金被視為幫助企業渡過轉型與資本市場壓力的重要盟友,日本正逐步成為全球私募市場的亮點之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