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美元化推升通膨與社會不平等,古巴披索黑市價暴貶至歷史低點

2025/8/12 10:09

【財訊快報/陳孟朔】古巴披索在非官方市場兌美元匯率週一重挫至400披索兌1美元,創歷史新低,反映該國經濟在部分美元化趨勢下持續惡化,並引發通膨加劇、基礎民生物資短缺及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惡化所帶來的社會緊張。

依據駐邁阿密匯率追蹤機構El Toque數據,披索兌美元黑市價今年以來已累計貶值近25%,年初在305披索,而2021年該機構剛成立時,披索為40兌1美元。當地居民普遍以該指標作為衡量真實匯率的依據。

古巴政府將危機歸咎於美國制裁,指其打擊外匯收入,導致2019年至今經濟總量萎縮11%。不過,批評者則認為當局改革進展遲緩才是主因。總理馬雷羅(Manuel Marrero )去年12月承認,部分美元化有助回收流通在民間的美元,以支撐經濟。所謂部分美元化,即特定商品與服務以美元取代本幣結算。

今年以來,政府加快開設僅接受外幣現金、國際信用卡或國營美元卡的零售店,並將此類支付方式擴展至旅遊業、批發貿易及報關繳費。同時,部分補貼品如公共交通與汽油,雖仍採用官方固定匯率24披索或「酌定匯率」120披索,但已與非官方市場價格差距極大。

官員坦言,美元化與通膨擴大社會不平等,約四成居民無法透過匯款或其他途徑取得外幣,依靠國營部門薪資或退休金無法滿足基本需求。總統卡內爾7月在全國人大表示,「這在某種程度上有利於擁有資本資源或匯款收入的人,但同時造成不受歡迎的社會差距擴大。」

此外,快速擴張的私營部門被禁止使用官方外匯來源,只能依循非官方匯率定價其主要進口商品,進一步推高物價。居住在哈瓦那老城的退休人士波蒂略無奈表示,「這裡幾乎所有東西都要用美元,本地貨幣在購買食物時毫無用處……但我卻1美元都沒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