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蘋果4年投資美國6000億美元,財務衝擊與股價短線急彈恐無以為繼

2025/8/8 10:03

【財訊快報/陳孟朔】蘋果公司(美股代碼AAPL)執行長庫克與美國總統川普週三共同宣布未來4年在美投資6000億美元,規模為過去4年研發與資本開支總額的2.5倍,金額相當於公司近9成純利,引發市場關注財務承擔與戰略布局。與此同時,蘋果股價在兩個交易日急漲逾8%,市場議論這波反彈是基本面回暖,又或只是「迴光返照」。

蘋果股價繼上日大漲10.33美元或5.09%後,週四再漲6.78美元或3.18%,收報220.03美元為4月2日以來的逾四個月新高,成交193.49億美元,位居美股成交額第3名。兩天大漲逾8%,市值激增的規模相當於多出一家英特爾(Intel,最新市值約為865億美元),來到3兆2653億美元。

過去四年,蘋果研發支出與資本開支合計1706億美元,其中459億美元用於物業、廠房及設備,研發支出達1247億美元。相比微軟同期的2050億美元及Meta的1561億美元,蘋果投資並不落後,但未來4年計畫擴至6000億美元,屬明顯加碼。

以2025會計年度前9個月為例,蘋果研發與資本開支占營收11%、純利42%,去年同期為10%與38%。若按6000億美元等額攤分4年,支出將占營收24%、純利高達89%,意味幾乎將全年純利轉為投資用途。財務承擔上,蘋果可透過多年折舊分攤,不必一次性支出,並可調整資金用途以支應計劃。公司過去一年回購706億美元、派息116億美元,合計近千億美元,4年約4000億美元,加上本身研發支出約2000億美元,即可滿足投資需求,未必需額外舉債。由於營運支出不影響毛利率,此舉在財務面衝擊有限,但戰略意義重大。若能滿足川普政府的產業政策要求,降低在美營運的政策風險,蘋果可同時在美設廠生產高科技產品、並保留印度生產供美出口,避開關稅壓力,形成供應鏈雙重保障。

兩日急漲逾8%顯示市場短線信心回暖,部分資金押注蘋果將受惠政策紅利與回流美國的品牌形象。然而,基本面挑戰仍在,包括iPhone銷售增速放緩、AI應用落後於競爭對手,以及中國市場需求波動。

分析師表示,若後續投資回報未能及時反映在營收與獲利上,市場情緒恐再度轉冷。與此同時,大規模資本支出期間可能壓縮自由現金流與回購規模,削弱對股價的支撐力。

技術面上,若蘋果無法在短期內突破中期壓力區,這波反彈可能淪為空頭回補行情,存在回吐風險;反之,若新投資計畫釋出具體落地進展,股價有望進一步挑戰年內高點。

資金面方面,蘋果是全球資金流動中最大受益者之一。近期投資人買盤集中於科技與AI類股,蘋果自然受惠。然而,若投資支出壓縮回購增長,可能影響大型機構對其股息與現金回饋的預期,進而扭轉部分短線資金布局。

外資評等方面,多家國際券商維持其「優於大市」或「買入」評級,但部分券商已調降目標價,因投資支出規模大幅提高、資本配置策略將轉向長期觀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