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川普經濟黃金夢陷停滯,美國就業市場降溫、通膨壓力升溫

2025/8/4 07:46

【財訊快報/陳孟朔】儘管川普總統高呼「經濟繁榮新紀元」來臨,但最新一週的經濟數據卻投下不小陰影,令市場對其經濟政策成效產生質疑。外電報導,自今年初上任以來,川普政府透過關稅激增、稅改與預算調整,重塑美國貿易、製造與稅務架構,然而,這場高調改革尚未帶來實質性「榮景」。

首先,就業數據顯著走弱。7月非農新增僅7.3萬人,遠低於去年平均每月16.8萬的水準,過去三個月合計修正下調25.8萬人,顯示就業市場出現明顯降溫。尤其製造業自4月川普關稅啟動以來,已流失3.7萬個職位,與白宮先前宣稱的「製造業復興」背道而馳。

通膨壓力也同步升溫。6月底止一年期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年增2.6%,高於4月的2.2%。尤其家電、家具與玩具等進口依賴度高的商品,價格在5至6月間明顯上漲,部分反映新關稅政策所帶來的成本轉嫁。

更令人關注的是整體經濟成長顯著放緩。上週公布的美國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報告顯示,上半年年化成長率僅1.3%,遠低於去年的2.8%,凸顯川普上任半年來的政策對經濟刺激效果仍有限。

面對上述利空,川普選擇將矛頭指向聯準會(Fed),批評鮑威爾應降息以刺激經濟,並公開力挺主張降息的兩位Fed理事。但市場人士警告,過度降息恐帶來新一波通膨壓力,削弱實質購買力,反而導致反效果。

白宮雖試圖淡化數據疑慮,聲稱當前只是「重構經濟秩序」過程中的陣痛期,預期改革成果將於2026年陸續展現。但根據美聯社與芝加哥大學全國民意研究中心公共事務研究中心(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7月民調,僅38%的美國成人滿意川普的經濟表現,較他第一任期末的50%顯著下滑,顯示選民信心正流失。

共和黨內部人士坦言,若物價壓力持續升高、就業市場無法回溫,將直接衝擊明年國會期中選舉的選情。畢竟川普以「替中產階級創造榮景」為施政主軸,若最終淪為「關稅轉嫁壓力、實質收入停滯」的局面,恐成政治災難。

前總統拜登早在去年12月即警告,川普企圖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全面性高關稅,誤判由外國承擔其成本,實際最終受害者將是美國家庭與企業。他直言此政策方向「是場嚴重錯誤」。

市場人士表示,川普版經濟學目前呈現「增長疲軟、通膨上行、政治風險升溫」三重壓力,在全球聚焦美國經濟政策走向之際,接下來數季數據表現將是他能否維繫政經信任的關鍵。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