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IMF示警,央行若失去獨立性,恐引發金融與經濟動盪

2025/7/30 07:46

【財訊快報/陳孟朔】國際貨幣基金(IMF)在最新《世界經濟展望》中警告,央行若失去獨立性,將破壞其抑制通膨預期的關鍵功能,進而可能導致金融市場、匯率與整體宏觀經濟出現動盪,對全球穩定構成潛在威脅。

IMF指出,在當前全球貿易局勢緊張、關稅政策反覆的環境下,維持央行政策的透明性與獨立性尤為關鍵。報告特別指出,一旦關稅衝擊引發匯率劇烈波動與風險溢價上升,國家可考慮「短期、具針對性」的外匯干預或資本流動控管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央行必須傳遞「清晰、一致」的政策訊號,並落實制度上的獨立性保障。

IMF首席經濟學家古蘭沙(Pierre-Olivier Gourinchas)接受路透訪問時強調,無論是已開發或新興經濟體,央行獨立性都是健全宏觀經濟管理的基礎。他未直接點名聯準會,但在被問及美國總統川普多次公開批評聯準會(Fed)與主席鮑威爾、要求降息時,強調「央行必須在不受政治干預的情況下運作,其信譽與中長期穩定性攸關國家金融體系與全球市場信心」。

報告指出,當政策訊號受到干擾或央行與政府出現明顯衝突時,投資人對央行抗通膨能力的信任將削弱,進而導致通膨預期上升、實質利率失真,甚至資本外流與本幣貶值風險加劇。

IMF呼籲各國政府在制定財政與貿易政策時,應尊重央行政策自主性,避免傳遞混亂訊號。同時,監管機構與立法機關也應加強對央行制度性保障,確保其決策具長期穩健性與抗壓能力。此警告尤在當前全球面臨關稅波動、資金流向重組與通膨壓力未除的背景下,具高度政策指標意涵。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