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關稅大限逼近,美中小型港口邊緣化、貨運量銳減,地方經濟遭重創

2025/7/22 10:42

【財訊快報/陳孟朔】隨著8月1日關稅大限逼近,美國中小型港口正面臨貨櫃量銳減、被供應鏈邊緣化的衝擊。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船運公司為降低風險與成本,正加速將航線集中至洛杉磯等大型港口,導致奧克蘭(加州)、傑克遜維爾(佛州)、紐奧良(路易斯安那州)與巴拿馬城(佛州)等地的進口班次明顯縮減,地方經濟遭受重創。

根據ITS Logistics數據顯示,洛杉磯港貨流大增,但代價是犧牲中小型港口的貿易活動。奧克蘭港6月貨櫃流量月減10.1%、年減幅度達13%。該港海事主管Brandes強調,這不是單純的季節性波動,而是供應鏈重新洗牌下的結構性改變。

奧克蘭港具有戰略地位,是美國最大冷藏出口樞紐,支撐9.8萬個就業與每年1,740億美元經濟活動。但目前海運業者為搶搭關稅前最後時機,選擇避開中小型港口,改將貨櫃集中於大港卸貨,進一步加劇邊緣化。

儘管洛杉磯港仍為受益者之一,執行董事Gene Seroka早在5月即警告,碼頭工人出工會雇用大廳時,「兩人有一人會空手而歸」,反映即便是大港也無法完全免疫需求波動。

Vizion數據顯示,美國多數次要港口6月至7月貨櫃到港量全面下滑。北卡羅來納州州長Josh Stein也坦言,威明頓港(北卡羅來納州)運量減少與政策變動頻繁直接相關,「企業需要穩定與確定性,才能投資與規劃。」

在企業端,物流策略也同步重組。ITS副總Brashier指出,市場不確定性讓企業無法提前訂艙,改採最有效率的港口集中策略,雖然提升效率,但也推升運輸成本,部分地區的卡車費用更是平時2至4倍。

此外,來自中國的出口訂單數據顯示,未來幾週運量恐進一步下滑,進一步壓縮中小型港口未來數月的復甦空間。根據Trade Partnership Worldwide,光是北卡一州,就有超過20%的GDP來自國際商品貿易,顯示港口運作對地方經濟舉足輕重。

在關稅政策尚未明朗前,整體美國港口體系恐仍處於再配置與調整之中,中小型港口的邊緣化風險將持續加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