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川普新關稅效應累積中,美國通膨壓力或7月起逐步顯現

2025/7/18 08:34

【財訊快報/陳孟朔】儘管近期美國整體通膨率仍呈持平,市場一度以為川普政府新一波關稅措施對物價影響有限,但最新跡象顯示,這波關稅效應恐正在醞釀,通膨壓力可能於7月起逐步浮現。

根據美國政府本週陸續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家具、運動用品與家電等進口商品價格創多年來最大漲幅,儘管汽車和部分服務價格下跌暫時抵銷整體通膨壓力,但這種平衡恐難持久。

外電報導,多數企業在關稅生效前已大量進貨,暫時延後關稅成本的顯現。不少廠商選擇自行吸收成本、未全面轉嫁消費者,部分外國供應商甚至降價出貨以維持市占率。隨著庫存消化完畢,企業面臨加價壓力將愈來愈高。

安永—博智隆資深經濟學家Lydia Boussour指出:「各家公司仍在消化先前囤貨,關稅所帶來的通膨衝擊將於夏季陸續顯現,我預期企業將愈來愈不願再犧牲利潤。」

但在消費者對價格極度敏感的當下,企業是否有空間持續調價仍不確定。最新零售銷售數據雖顯示支出擴張,暫時紓緩市場疑慮,但包括Fastenal等企業已多次調價,並透露可能再次漲價。

Fastenal臨時財務長Sheryl Lisowski在財報電話會議中坦言,若延後的關稅最終落地,2025年下半年公司「調價幅度可能加倍」。

川普本週再次強調貿易強硬立場,預告自8月起對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國商品加徵新關稅。摩根大通預估,若所有成本均轉嫁,將使Fed偏好的核心PCE物價指數上升約0.4個百分點;但現實中企業可能僅部分轉嫁,影響程度取決於調價策略與消費者承受力。

目前企業正把握關稅正式生效前的進貨窗口,洛杉磯港6月貨櫃吞吐量已創下歷史新高。Santander首席經濟學家Stephen Stanley指出,面對政策不確定性,部分企業選擇暫不調價,避免頻繁變動引發消費者反感。

包括Albertsons、Kroger與Dollar General等零售商也承認,價格敏感度已極高,只會在「別無選擇」時調漲。加拿大皇家銀行報告預警,商品價格上漲恐於未來數月壓抑消費動能,整體商品支出可能因而回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