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科技產業

劉克振稱台IPC廠取代性低,關稅不到非常危機,研華部分轉嫁衝擊有限

2025/5/5 13:21

【財訊快報/記者王宜弘報導】美國對等關稅陰霾籠罩,市場研判台最終關稅可能落在15-20%,研華( 2395 )董事長劉克振則指出,由於台IPC產業被取代性非常低,因此對台IPC產業而言,還沒到非常危機的地步,不至於到滅頂翻盤,而研華將採取部分轉嫁客戶、部分自行吸收的方式因應,儘管淨利會低一些,但因為下降不多,所以還好。

此外,近日新台幣匯率狂升,劉克振表示,一定會導致利潤降低,但還在可忍受範圍內,靠其他的部分補回來即可;提到美國製造,他表示,今年初南加州已開始新建辦公室與廠房,擴充後段組裝產能,是否設置SMT線,如果零組件也要課稅他認為並不適合。

劉克振是在研華2025 Computex展前媒體說明會後,針對關稅與匯率等問題提出上述看法。

他指出,IPC是高毛利產業,而台廠在此一領域中已站穩腳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IPC廠商在台灣,國家取代性非常低,就像晶圓代工、台積電( 2330 )一樣,取代性很低,全世界都要跟台灣買,如果關稅約落在15-20%,對IPC廠來說還沒有到非常危機的地步,所以內部想法是部分轉嫁客戶,部分自行吸收,所以淨利會低一點,但不會低很多。

而面對利潤降低,劉克振表示,研華的方法就是積極耕耘邊緣AI與軟體等領域,透過軟體加值硬體,開闢護城河,這會讓客戶討價還價的空間降低,進而帶動整體營運的韌性。

在美國製造方面,劉克振表示,研華20-30年前在北加州已有後段組裝廠,今年初又在南加州爾灣旁邊買了一塊地,約投資20億左右,進行辦公室與廠房的興建,先蓋一半的土地,另一半作為停車場,如果未來有擴充產能的需求,則停車場可地下化進行擴產。

至於研華是否要赴美增設SMT生產線,他認為不太適合,因為目前美國並沒有說零組件進口免關稅,如果零組件免關稅,就可以設SMT,但如果要課關稅就不划算,因為要在美國設立SMT線,不論勞工、成本以及靈活度等都須考量,從事後段組裝比較可行。

不過,劉克振研判,川普雖然要讓製造業回流美國,但他應該不會要電子裝配業。他說,他高中時親眼看到大批美國工廠移到台灣,他自己也做了幾家,現在收回去並沒道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