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 >科技產業
大亞董座沈尚弘接任太陽光電協會理事長,盼攜手產業克服困難向前行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週三舉辦會員大會改選理監事,大亞電線電纜( 1609 )董事長沈尚弘擔任,推舉創會理事長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為榮譽理事長。會中也選出兩位副理事長,分別由外資永鑫能源董事長李豪(Leo Seewald)與本土廠商雲豹能源合夥人之一的副總譚宇軒擔任,泓德能源旗下的星星電力總經理關婷怡與和暄綠能總經理王文蔚則擔任常務理事。
新接任光電永續協會理事長沈尚弘呼籲會員們,當前太陽能雖然有些障礙、困難要突破,但同業攜手一定可以在光電與儲能上做出更大的貢獻。
沈尚弘指出,最近4月光儲順利地開標,有很多廠商得標,未來很多太陽能的廠商都會繼續把光儲建設下來;他說,剛剛署長也勉勵台灣的市場除了努力開發我們太陽能的供應以外,也要往海外走。這也是很多同業先進現在正在規劃、正在努力的目標。
能源署長李君禮表示,台灣土地有所侷限,光電業者能有這樣的成果很不容易,勉勵業者能將眼光放眼國際,包含光電案場、生產製造與安裝都能帶到國外土地成本較低的地方,由政府主導跟當地政府建立關係,帶領太陽能業者帶往海外市場發展。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呼籲「大家趕快把太陽光電安裝上去、電網是大家的,大家一起讓台灣電網更安全」;公電系統公會廖禎松則表示,「風暴總是會過去」,雖然現在太陽能被視為嫌惡設施,但RE100的廠商不會因為川普上台就改變,他們依然需要再生能源,尤其半導體對綠電需求更大。
榮譽理事長蔡佳指出,經過3年協會的努力溝通,社會與媒體對太陽能改觀,「再生能源牽涉到國家命脈,我們是做對的事情,太陽能是潔淨能源,對環境永續有很大的幫助」
蔡佳以其多年對國際與台灣光電發展的關注與投入,他表示,太陽光電仍是未來最有競爭力的再生能源。」他以經濟學人的報導說明,全球太陽能發電效率持續提高,成本不斷下降(LCOE),比風能更具成本優勢。未來十年內太陽能將可達到現今核能發電廠發電量的八倍。
台灣太陽能土地取得困難,長期被冠上「滅農、缺糧」的惡名。蔡家以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 Thomas Malthus )所提出關於《人口增長理論》解釋,即使人口成長八倍人類仍不會缺糧,因為「技術進步與勞動力才是主因」。台灣地面型光電僅占台灣農地2-3%,何況農業技術進步,使得糧食每年增加2、3%,因此太陽光電發展與缺糧問題無關。
蔡佳認為,光電能護農、興農、助農與養農。能源安全與糧食安全一樣重要;台灣農業是缺農民而非缺農地;農村若能引進光電,不僅可以讓地利休耕、又能結合地方創生,增加就業機會,對農村發展更有幫助。
光電永續協會4月30日舉辦第一屆第四次會員大會暨理監事改選,除例行性議案外,會中選出第二屆理事17位、候補理事3位;監事5位、候補監事2位。接著再舉行第二屆第一次理監事會,選出理事長、常務理事與常務監事,並且當天由能源署代理署長李君禮監交,交接儀式圓滿完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