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傳統產業

中華車自主研發3.5噸電動商用車8月量產出貨,擴展海外市場

2025/4/23 10:58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今天登場,中華車( 2204 )總經理曾鑫城指出,展出其自主研發設計的3.5噸電動商用車ET35,這是為國內首輛依循經濟部「智慧電動車十加一系統架構」開發完成的車型,並與工研院機械研究所共同合作開發底盤動力系統,90%為國產自製率,預計8月正式量產出貨,為台灣首款進入實用階段的3.5噸智慧電動商用車,未來也將擴展海外市場。

曾鑫城指出,電動車首重三電(電池、電控及馬達),中華車自主研發的3.5噸電動商用車ET35,採用國內鴻海( 2317 )的電池、士電( 1503 )的電控及馬達,共同開發國產化關鍵零組件,打造從底盤、動力系統到電池芯和模組,全車在地化自製率高達90%。中華汽車也特別打造「全透明後斗底盤」,可近距離觀賞車輛所配備之國產電池組、一體式電後軸及車用電子等關鍵零組件,展現新能源前瞻科技。

曾鑫城表示,ET35是中華汽車自主研發的最新成果,是台灣汽車產業鏈的一步進展,也是汽車和ICT產業密切合作的成果,讓大家看到台灣在智慧移動領域的整合能量,目前已與包括新竹物流及多家企業合作的電動物流車應用,同時與地方政府洽談將ET35導入為資源回收車。

曾鑫城表示,本車採用中華汽車全新開發的電動商用車專用平台,以模組化思維設計,可靈活對應改裝車市場,未來可發展為資源回收車、行動餐車、行動零售車等多樣應用場景。整車搭載本土電池組、國產一體式電後軸系統及關鍵零件,並創下國內中型商用貨車首度搭載國產ADAS Level 2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紀錄。在車用安全上,中華汽車建構完善電動車開發驗證流程,於車輛出廠前提供驗證車試裝、電力安全、強度安全驗證、通訊控制驗證、動力系統驗證及安全法規驗證等六大測試,保障企業法人用車需求。

因應智慧化趨勢,ET35與Tesla等國際電動車大廠同步,電子電氣架構(EEA)採用集中式架構控制器,並使用中華車自主研發的「域控制器 (eDCU)」,整合車輛控制單元(VCU)、電池管理單元(BMU)、汽車警示音系統 (AVAS)與物聯網系統(IoT)等功能,降低系統複雜度,提升整合效率與功能彈性,中華汽車自主研發電動車快充控制器 (EVCC)已通過CNS快充通訊兼容性測試,創下台灣首例。

針對美國關稅部分,曾鑫城表示,必須是政府與產業站在一起,目前業者持續與政府相關單位包括經濟部、車輛公會等討論中,因為關稅不僅對汽車整車業、汽車零組件業都是很大影響,也對台灣產業很重要。

車輛公會日前也指出,憂心台灣汽車產業將淪為對等關稅的犧牲品,呼籲政府重視台灣汽車產業對經濟及就業的貢獻,台灣對美國出口產品,汽車及零配件占比不到2%,不是對等關稅的重點。汽車產業背後代表著2500家工廠、30萬名勞工就業,若無相關配套,斷然以汽車業為犧牲品,得失之間不成比例。

展望2025年業績,曾鑫城表示,隨著關稅的變數,目前看比較不穩,還需觀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