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科技產業
台積電依循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揭露其淨零排放藍圖

【財訊快報/記者李純君報導】台積電( 2330 )宣布,積極實踐其淨零排放藍圖—2025年碳排達峰且逐步下降,2030年回到2020年排放水準並達成全公司生產營運據點使用再生能源比例60%(RE60),2040年達成RE100,目標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台積電將進一步以2025年為基準年,於2035年以前達成符合SBTi企業淨零標準(Corporate Net-ZeroStandards)的範疇一至範疇三的絕對減排目標。
台積電宣布依循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The 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承諾具企圖心且全面涵蓋直接、間接與價值鏈排放的減碳路徑,攜手供應鏈共同實踐環境永續目標。
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暨ESG指導委員會主席魏哲家表示:「在全球致力於實踐環境承諾和推動低碳轉型的過程,企業的投入是驅動改變的關鍵動能之一。台積電攜手供應鏈與各界利害關係人,不斷深化各項綠色行動並發展創新的節能減碳技術,以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台積電勇於承諾積極目標且付諸行動,為實現一個永續的未來全力以赴。」
針對製程直接排放(範疇一),台積電落實溫室氣體減量標竿作為,持續汰換與新設現址式溫室氣體處理設備、使用碳中和天然氣,並已於本(4)月取得第53個美國綠建築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黃金級及以上認證,認證面積居全球半導體產業之冠。自2022年起,台積公司海外營運基地已全數並持續達成範疇一及範疇二淨零排放。
為削減能源間接排放(範疇二),台積電為全球第一家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的半導體企業。2023年,台積電宣布加速RE100進程,將原2050年「全球營運100%使用再生能源」目標提前至2040年,同時擴大再生能源使用並多元化供應來源。全公司再生能源使用占比已於2024年超過14%,並維持全球辦公室及海外營運廠區100%使用再生能源,穩健邁向2030年RE60的中期目標。
針對價值鏈上下游排放(範疇三),2023年,台積電首創再生能源聯合採購的創新模式,簽訂為期20年的200億度再生能源聯合採購長期合約,為供應商與子公司爭取穩定的聯合採購價格,降低採用門檻。2024年,進一步啟動供應鏈減碳補助計畫,透過挹注資金支持在地第一階原物料供應商更新、汰換或新設相關設備/機台,提升價值鏈減排效益,預計削減45萬公噸碳排放,相當於4萬5,000公頃的森林之年固碳量。
為進一步加速半導體供應鏈綠色轉型,台積電於2025年起攜手關鍵排放源供應商簽署台積電供應商溫室氣體減排協議,迄今已逾50家海內外供應商完成簽署,占台積電供應鏈碳排近90%,目標於2030年針對供應台積電之產品,達成在台生產RE85、海外生產RE100,並於2035年達成符合SBTi淨零標準之減碳目標。
根據工研院推估,2030年,台積電每用1度電生產高效能運算相關的半導體產品,可為全球減省6.8度電,展現台積電產品的影響力與環境價值。台積電落實「ESG政策」與「環境保護政策」,秉持以終為始的理念,透過逐年檢視目標達成情況,動態調整或設定更積極的減碳路徑,積極迎向氣候變遷的挑戰。SBTi是一項全球性合作倡議,為企業和組織提供框架,協助其根據最新的氣候科學設定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該倡議旨在協助企業低碳轉型,確保其減排目標符合《巴黎協定》的去碳化要求,以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相較工業化前水平的攝氏1.5度以內或遠低於 攝氏2度。
相關新聞
-
2025/4/23 16:57
凌華宣布與Elma Electronic策略聯盟,搶攻鐵道/車載與關鍵任務市場
-
2025/4/23 16:56
智冠子公司攜手弘煜科開創國產IP新商模,首發手遊月營收貢獻5000萬
-
2025/4/23 16:48
研華揪車用生態系夥伴攻2035 E-Mobility Taiwan,強固型邊緣AI平台出風頭
-
2025/4/23 16:44
布局多元客戶、拓展航太領域,京鼎擬以每股138元收購富蘭登51%股權
-
2025/4/23 16:27
胡連品牌升級打國際盃,今年營收目標挑戰百億元
-
2025/4/23 16:23
飛宏旗下概念產品Novae Power 2025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獲國際肯定
-
2025/4/23 15:36
台達電參展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亮相低碳智慧交通與高效充儲解決方案
-
2025/4/23 15:16
以色列國會議員到訪,大同董總出馬搶電網重建商機
-
2025/4/23 14:22
事欣科美國製造迎商機,再發5億可轉債,三年來CB募資達14億元
-
2025/4/23 13:13
美中關稅戰,朋程持續受益轉單效應,ULLD與xEV出貨暢旺
-
2025/4/23 12:55
遠傳投資電影嘗甜頭,再進軍國際影視投資台日合作電影Dear Stranger
-
2025/4/23 12:21
耐能智慧攜手資策會、大眾控,推首款AI智駕視界座艙系統,明年商轉
-
2025/4/23 12:04
鴻海SiC晶圓代工平台獲IATF16949車規品質系統認證,滿足功率應用需求
-
2025/4/23 11:59
鴻海智慧電動車平台結合CDMS商模持續輸出,MODEL B等已與海外客戶合作
-
2025/4/23 11:41
台林蘆竹總部啟動擴建計畫,兩年後完成,生產空間多三成
-
2025/4/23 09:58
聯電攜手3M、東京威力科創等,第十屆綠獎嶄新啟航
-
2025/4/23 09:39
防洗產地,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出重鎚,台太陽能廠享轉單,亮燈攻頂
-
2025/4/23 09:38
光寶科再攜手Elephantech,開創綠色供應鏈新篇章建構永續競爭力
-
2025/4/23 09:16
力積電Q1每股虧0.26元,關稅議題紛擾,後續訂單能見度不佳
-
2025/4/23 09:00
欣興Q1每股賺0.6元,估Q2營收與毛利率小升,市場關注GB300進度
-
2025/4/23 07:16
伊雲谷發布自研AI助理產品,首創AaaS商業模式
-
2025/4/23 07:10
碩禾收購美國模組設備,6月啟動加州產線,強化在美製造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