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IMF估,AI將令全球GDP年增率提高0.5%,經濟收益蓋過碳排成本

2025/4/23 07:53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週二發表最新展望報告顯示,人工智慧(AI)帶來的經濟收益將在2025年至2030年間使全球產出每年提高約0.5%,蓋過運行人工智慧模型所需的數據中心造成的碳排增加而產生的成本。

不過,IMF在華盛頓舉行的春季年會上發布的報告指出,這些產出收益不會在全球範圍內平等分享,並呼籲決策者們和企業將更廣泛的社會成本降至最低。

報告內容提到:"儘管面臨電價上漲和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挑戰,但人工智慧給全球GDP帶來的收益很可能蓋過更多排放造成的成本。"

IMF在這份題為《電力渴求:人工智慧將如何推動能源需求》(Power Hungry:How AI Will Drive Energy Demand)報告中說:"與人工智慧帶來的預期經濟收益相比,這些額外排放造成的社會成本並不高,但仍然加劇令人擔憂的排放積累。“

未來幾年,人工智慧的普及將推動對能源密集型數據處理能力的需求猛增,而世界在履行減少碳排的承諾方面已經面臨困難。據估計,到2030年,人工智慧驅動的全球電力需求將增加兩倍多,達到約1,500太瓦時(TWh)--與印度目前的用電量差不多,且將是同期電動汽車電力需求的1.5倍。

IMF估計,在當前的能源政策下,人工智慧的大量使用將意味著在2025年至2030年間,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將累計增加1.2%。更環保的能源政策將把這一增幅限制在1.3Gt。

以每噸39美元來量化這些排放的社會成本,IMF預計額外成本將為507億至663億美元--小於報告所稱的人工智慧每年可為全球GDP帶來0.5%的提振所帶動的收入收益。

獨立分析師表示,人工智慧對經濟和環境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使用,尤其是人工智慧是否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或推動更可持續的整體消費模式。

格蘭瑟姆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on Climate Changeand The Environment)表示,如果人工智慧加速電力、食品和交通部門的低碳技術進步,甚至可能推動總體碳排減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