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關稅匯率變數,神基上修展望,軍工潛在商機倍增
2025/5/16
【財訊快報/記者王宜弘報導】神基( 3005 )三大業務今年接單優於預期,首季財報繳出佳績,週五(16日)法說會上修展望,在納入匯率因素之下,全年業績成長可望達8-12%。
其中,綜合機構件因遊戲機新世代產品推出,加上筆電產品線接單超乎預期,上修幅度最大,原本預期較去年同期成長8-12%的預期,已提升到10-18%,汽車市場表現也比預期好,汽車零組件由持平上修到個位數增長,電子件(主要是強固電腦)估成長6-10%。
神基週五召開法說會,說明首季財報與後市展望。該公司首季營收95.52億元,EPS 1.98元,營收獲利雙創新高紀錄;由於接單超乎預期,第二季業績估將續增,續創新高紀錄,且下半年雖有美國關稅陰霾仍將成長,上下半年的業績比例約46-48:52-54。
法人關切俄烏戰爭接近尾聲,是否影響軍工業務的發展,董事長黃明漢表示並不影響,主因為軍工屬長期成長趨勢,今年來自歐洲市場的業務大增,所看到的潛在商機倍增。
由於中國加一趨勢發酵,神基越南廠今年業績估可大幅成長30%,包括網通、遊戲機以及筆電機構件等產品線在客戶的要求下陸續轉廠生產之外,另外也拿到不少客戶的轉單。
面對美國關稅,黃明漢表示,儘管目前處於90天寬限期,輸美產品仍零關稅,但已針對美國市場啟動漲價機制,平均漲幅4-8%,主要是反應轉廠生產以及運酬成本,寬限期過後,則會進一步針對實際的稅率調整價格。目前神基輸美強固電腦已全數在台生產。
匯率方面,神基表示,近期台幣升值10%,影響營收4%,毛利影響3%,但毛利率在成本撙節之下可望提升;據了解,該公司4月獲利狀況仍佳,至5月雖有些匯損,但可控。
運價指數連二漲,美西線漲逾3成,貨櫃三雄股價強勢,長榮再創高
2025/5/16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運價指數連二漲!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SCFI)運價指數於今(16)日出爐,指數上漲134.22點至1479.39點,週漲幅9.97%。其中北美線受到關稅調降拉貨因素,美西線週漲幅高達31.7%,重返3000美元以上,美東線漲幅也有22%,重返4000美元以上。根據攬貨業者表示,各船公司都把船陸續拉去美國線,因為之前中國沒出貨,現在連歐洲線的船都預計要拉去跑美國線,艙位都已經滿到6月第一週。
根據最新一期出爐運價,其中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達1,154美元,較前一期下跌7美元,週跌幅0.6%;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20呎櫃)達2,082美元,較前一期下跌7美元,週跌幅0.3%;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達3,091美元,較前一期大漲744美元,漲幅31.7%;遠東到美東每FEU(40呎櫃)達4,069美元,較前一期大漲734美元,漲幅22%。
近洋線方面,遠東到東南亞每TEU(20呎櫃)與前一期上漲4美元,漲幅0.93%;遠東到日本關西每TEU(20呎櫃)較前一期下跌1美元,遠東到日本關東每TEU(20呎櫃)與前一期持平,遠東到韓國每TEU(20呎櫃)下跌4美元。
隨著北美線搶運及運價大漲,貨櫃三雄今(16)日盤中股價都大漲,其中長榮( 2603 )盤中一度漲至265元,再創歷史新天價,終場收在260.5元,上漲15元;陽明( 2609 )盤中一度漲至85.6元,終場收在84元,上漲4.5元;萬海( 2615 )更是攻上漲停111元,並以漲停作收,上漲10元,守住百元以上關卡。
機器人事業傳捷報!鴻海與Robust.AI合作擴大倉儲自動化機器人製造規模
2025/5/16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鴻海( 2317 )機器人事業傳出好消息!AI倉儲自動化領導廠商Robust.AI今(16)日宣布與鴻海科技集團建立策略性製造夥伴關係,共同擴大旗下旗艦產品Carter多功能協作型機器人平台的生產規模。透過本次合作,Robust.AI將能加速因應全球客戶日益攀升的需求,同時強化供應鏈與製造體系的韌性。
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最新報告,全球倉儲自動化市場預計將從2024年的265億美元成長至2034年的1,158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達15.9%。但是在Research and Markets調查中,全球有80%的倉儲設施至今仍未實現自動化,甚至連輸送帶都沒有。雖然AI預期能在多個產業創造效率,但對於物流與製造這類高度仰賴人力的產業而言,仍迫切需要在實體執行力與數位智慧上雙向強化。
Robust.AI的Carter機器人可直接導入現有倉儲作業與人力配置,協助全球製造與物流業者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其具備協作式、軟體定義的彈性功能,可根據不同作業模式,切換為揀貨、點對點運輸或移動式分揀牆等應用,無需新增基礎設施,可靈活應對不斷變化的營運需求。Robust.AI日前公布,其Carter機器人於美國拉斯維加斯的DHL倉儲中心完成部署後,僅數週內即為原有揀貨作業帶來超過60%的生產力提升。
Robust.AI執行長Anthony Jules表示,在供應鏈變動與國際關稅日益複雜的情況下,Robust.AI與鴻海建立策略製造合作,將有助於快速交付Carter機器人,協助全球主要物流與製造客戶提升效率與生產力。鴻海在全球製造領域的無與倫比實力,使其成為推動高階製造的最可靠夥伴;結合雙方在機器人領域的專業能力,將協助跨國企業更快速、更具成本效益地優化倉儲與物流作業,並以協作型機器人解決方案補強現有工作團隊。
鴻海科技集團事業群執行副總經理鄧凡表示,很高興與Robust.AI擴大製造合作,共同加速並擴大全球Carter機器人平台的生產規模。鴻海自產品開發初期即與Robust.AI深度合作,為其製造流程的成熟度、可擴展性與可靠性打下穩固基礎,讓客戶對於Robust.AI的獨特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充滿信心,並能即時在物流營運中看到成效。
鴻海表示,作為「3+3」-發展策略一環,針對機器人的不同運用場域,鴻海打造多元形式的機器人,甚至進一步協助客戶生產機器人產品。本次和Robust.AI合作可視為鴻海在機器人產業,又一里程碑,鴻海工程團隊近幾個月已與Robust.AI密切合作,於美國當地進行Carter機器人的組裝與技術支援,此舉可望在量產擴大後,進一步縮短製造與部署時間。
台股強勢表態,台積電再戰千元,指數重攻22,300機會增
2025/5/16
【財訊快報/黃啟乙】航運、金控及資產為首類股領漲,加上神山拉尾盤,台股週五持續強勢表態,台積電( 2330 )頗有再戰千元可能!尤其台積電股價重返季線,並且連三日站穩年線之上,對大盤而言,重新攻上年線,也就是22,300點以上的機會已明顯增加。
在首季財報陸續公佈之後,具有一定獲利,甚至呈現增長的個股,股價仍將走高而上。
而題材上,除了520將屆之外,此次川普訪問中東,帶動波音的銷售,令相關供應鏈,可以進一步期待,其中,豐達科( 3004 )攻上漲停,可視為多頭指標。下週,可以參考:駐龍( 4572 )、長榮航太( 2645 ),以及漢翔( 2634 )。
中信金首季EPS 1.02元表現亮眼,旗下中信銀獲利再創同期新高
2025/5/16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中信金控( 2891 )於今(16)日舉行法人說明會,由中信金控總經理暨發言人高麗雪、財務長暨代理發言人徐旻傾共同主持;中國信託金控2025年第一季稅前盈餘245.7億元,累計稅後盈餘為199.1億元,稅後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為17.30%,稅後資產報酬率(ROA)為0.91%,每股盈餘(EPS)為1.02元。
中信金控表示,2025年第一季獲利表現亮眼,其子公司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中信銀行)第一季獲利續創歷年同期新高,帶動金控整體收益表現。
中國信託銀行2025年第一季合併稅後盈餘達134.4億元,主要受益於存放款基盤及利差持續擴大帶動淨利息收益,相較於2024年同期成長高達18.9%;此外,財富管理、信用卡及授信等業務動能穩健成長,加上第一季年節效應帶動彩券銷售,推升整體手續費收入,整體稅後獲利較2024年同期成長11%。中信銀行2025年第一季之合併逾期放款比率為0.49%,逾期放款覆蓋率為323%,資產品質相當穩健。
保險業務方面,受惠於投資型及外幣保單銷售成長,台灣人壽保險公司(台灣人壽)2025年第一季初年度保費收入達142億元,較2024年同期成長22%。台灣人壽積極於商品策略、投資策略、資產負債管理及資本適足性等面向打造應對措施,除致力於提升新契約質量外,並持續優化投資組合以因應市場變化,以利2026年順利接軌IFRS17與新監理制度。
永續經營方面,中信金控持續運用金融影響力打造低碳社會,2024年獲原碳揭露計畫(CDP)評選為最高領導級「A 級」(Leadership A),亦連續六年入選國際級永續評比機構標準普爾全球永續年鑑(S&P Global The Sustainability Yearbook),並連續八年榮獲《The Asset》(財資)雜誌「最佳ESG企業獎」(ESG Corporate Award),備受國際肯定,子公司中信銀行連續二年在永續金融評鑑中排名前段班(前25%),顯示在氣候治理、相關風險管理、財務碳排盤點以及價值鏈議合等方面表現卓越,持續協助供應鏈淨零轉型。
中信金控表示,將以「臺灣第一、亞洲領先」的領導品牌為願景,優化核心業務,將持續發揮自身影響力,藉由連結國際倡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落實公司治理、環境、員工、產品、社會等面向的作為,朝永續經營發展邁進,打造穩健經營基石。
應變美關稅,樺漢全球化啟動,擁16國生產基地,AI業績飆升毛利率創高
2025/5/16
【財訊快報/記者王宜弘報導】樺漢( 6414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變局,展開全球化應變機制,在全球16個國家擁有生產基地;中國則採「China for China」模式,關稅影響不大。
此外,樺漢ESaaS(Ennoconn Solution as a Servic)營收持續成長,首季達45億元,年增15%;其中,以AI方案推動ESaaS平台的營收共33.6億元,年增近70%,成長動能強勁。
樺漢董事長朱復銓在週四(15日)法說會表示,回顧近五年同期,該公司營收自2021年首季的201.9億元增至344.7億元,五年營收成長1.7倍,年複合成長率(CAGR)14.3%,EPS由2元提升至6.02元,成長更高達逾3倍,遠超當初設定5年翻倍的目標,CAGR達31.7%。
展望第二季,因在手訂單逾1800億元,能見度高,成長持續向上,主要動能包含智慧零售、餐飲、博彩、能源、5G、AI、航太、軌道交通、智慧製造及資訊安全等市場應用。
而高毛利的ESaaS業績,首季貢獻營收45億元,年增15%,帶動合併毛利率逾21.5%創高,其中,純軟體方案貢獻21億元,佔比達47%,軟硬雲方案貢獻24億元,佔比達53%,在手訂單272億元,訂單出貨比BB Ratio 1.4,展望佳,也是樺漢提升毛利率的利器。
樺漢指出,ESaaS平台業務將持續拓展「AI+軟硬整合」、「雲網端融合」與「訂閱式服務」等高毛利業務,並聚焦數位轉型、能源管理、資安防護、AI應用與ESG等五大方向。
因應美國關稅,樺漢現已針對各製造基地進行影響評估並啟動相關因應規劃,其中,中國地區採「China for China」模式,並無直接出口至美國,受影響有限;台灣、越南、馬來西亞與歐盟產品多屬HS Code關稅豁免範圍,稅率維持在0%至10%,影響輕微。
而墨西哥與加拿大則因適用美墨加協定(USMCA)原產地條款,關稅亦暫時豁免;美國市場則以在地採購與銷售為主,整體衝擊相對較小。總經理蔡能吉指出,樺漢全球區域製造服務基地共16處,包括美國的3廠、歐洲匈牙利2廠,其餘如墨、加、中、越、大馬、德國、奧地利、捷克、立陶宛、保加利亞、斯洛伐尼亞各有1廠,展現全球化實力。
此外,樺漢於73個國家設有銷售據點,研發團隊遍佈台灣、亞太、新加坡、菲律賓、美國與德國,研發人力總數達5966人,並與540家策略供應商合作,降低關稅與匯率衝擊。
輝達中東拿大單,緯創受惠,林憲銘稱全力支援客戶中東生意
2025/5/16
【財訊快報/記者王宜弘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中東行,輝達(nVIDIA)、AMD拿大單,緯創( 3231 )董事長林憲銘週五(16日)指出,客戶取得大單,緯創在後面全力支援,間接受惠;總經理林建勳則表示,AI伺服器是剛性需求不受關稅影響,看旺下半年的成長。
此外,林憲銘表示,AI已是必需品,面對美國關稅,只是怎麼分配交貨的問題,今年上半年交貨多一點,下半年持續觀察,該公司在美墨的佈局,可減緩客戶快速交貨的壓力。
緯創週五舉行股東會,承認去年財報並通過盈餘分派案與增資計畫。該公司去年EPS 6.11元,將配發3.8元現金股利,創歷史新高,以週四(15日)收盤價計算,股息殖利率3.4%。
為配合海外購料、充實營運資金,償還銀行借款等需求,股東會通過將於2.5億股的額度之內,以現金增資、現金增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或私募等方式,擇一進行籌資。
針對近期美國對等關稅議題,林憲銘在股東會中指出,與其猜測90天寬限期過後的稅率多少,不如把自己的底打好。他認為,10%應該是基本門票,10-20%也有可能,30%對台灣就很不利,即便20%的傷害也是很大,緯創思考最壞狀況,及早提出因應計畫。
他說,緯創在美國本就有廠,但主要是售後服務、維修以及工程驗證與小批量生產的廠區,所以近期決定赴德州達拉斯設廠,長遠來看,即便關稅只有10%,對緯創生產的高單價產品壓力也是很大,因此在美國佈局有其必要性,且因墨西哥基於美墨加協定也是零關稅,緯創在墨西哥長期佈局伺服器產能,因應起來比較方便,也會增加產能。
他認為,即便美國突然零關稅,美國設廠也不會變成多餘投資,因為就近供貨高階產品有其著力點,客戶也偏愛在地客製化服務,反之若沒給客戶信心,客戶走掉就很難回來。
需求方面,林憲銘表示,AI已經是必需品,只是怎麼分配交貨時間點,而因為關稅問題,今年第一季、第二季很旺,下半年再觀察,緯創的美墨佈局可減緩客戶快速交貨壓力。
他指出,今年關稅的議題是空前複雜,企業經營壓力大,大家神經都很緊繃,過去標榜的大同世界、自由貿易體制已受到很大的限制,未來企業不能純粹只用經濟貿易的角度去思考,一定要把國際關係、地緣政治考量進去,這高難度的大環境正好是考驗企業自身能力的機會;林建勳也說,這種考驗,也讓競爭門檻拉高,對緯創未嘗不是好事。
關於設廠進度,林建勳表示,客戶已經幫緯創宣佈了,德州達拉斯會在12-15個月內完成,明年就會投產,這部分都是跟著客戶走。他表示,選擇達拉斯是因為緯創去的都是高階產品,自動化程度高,會用到很多工程師,德州在工程師方面的人力資源較充足。
至於輝達近日在中東拿下大單,林建勳認為,對緯創一定是好的,將會跟著客戶一起成長,不過何時可以貢獻業績還很難說;林憲銘則強調,客戶取得中東專案計畫,緯創在後支援客戶,屬於間接的關係,緯創不會直接跑去跟中東談生意,那不是緯創的業務。
眼球概念股首季獲利居高,全年營運拚向上
2025/5/16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首季財報全數出爐,眼球概念股晶碩( 6491 )以EPS 6.27元居冠,以4.28元創新高的大學光( 3218 )拿下亞軍,精華( 1565 )、望隼( 4771 )與視陽( 6782 )緊追在後,每股都賺超過3元,寶島科( 5312 )、亨泰光學( 6747 )EPS則分別為2元、1.43元。隨著中國市場調整影響趨緩,海外市場發酵,以及新產品、新通路助攻,法人看好眼球股今年營運多有機會往上。
眼球七雄中,軟式隱形眼鏡就有四家,為獲利表現最突出的族群。法人認為,隨著中國內需疲弱影響已近尾聲,且國內隱形眼鏡廠切入矽水膠挹注新動能,加上先前努力布局的歐美市場也將逐步發酵,今年營運有機會拚回升。而大學光在中國營運轉盈後,今年營運重回成長可期。
晶碩第一季受市場價格競爭及折舊認列增影響,毛利率、營益率出現下滑,惟業外匯兌利益等進補,每股盈餘6.27元,創歷年同期次高。晶碩看好日本、歐洲新客戶、新產品代工訂單陸續出貨,第二季營運有機會轉為正成長,全年營收力拚逐季向上,重回正成長。
精華第一季合併營收11.1億元,年成長1.02%,毛利率24.03%持穩,稅後淨利1.73億元,年減8.85%,每股盈餘3.43元。精華首季持續受到中國市場價格競爭持續,以及人力持續短缺影響,不過,日本客戶第二代高透氧矽水膠產品可能今年第二季底或第三季初上市,此將帶動下半年營收表現比上半年好。
望隼第一季合併營收達到8.1億元,年增6%,歸屬母公司淨利為1.93億元,EPS 為3.32元,主要動能來自於新產品的推出及新客戶的加入。中國矽水膠彩片證照3月已取得,預計下半年開始出貨,預估全年營收貢獻約中個位數的百分比,隨著新產品的推出,優化產品組合,下半年表現將優於上半年。
視陽第一季營收9.48億元,年成長16.4%,創下歷史次高紀錄,毛利率重新站回四字頭達40.62%,稅後淨利1.94億元,年增13.8%,EPS 3.08元,創同期新高。視陽持續推動特殊功能鏡片在市場上的佔比提升,預估今年在彩拋出貨量在持續提升,散光片下半年貢獻度拉升下,全年營收仍力拚雙位數成長,毛利率有機會回到40%之上。
大學光中國大陸整合轉型升級成效顯,成本費用有效降低,單季營運轉正,推升整體本業獲利向上。首季營收達11.23億元,年增4.86%;毛利率59.34%,營業利益3.93億元,年增6.8%,營益率34.95%。稅後淨利3.62億元,年成長19.33%,EPS 4.28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台股強勢續彈,豐達科領先航太軍工股竄出
2025/5/16
【財訊快報/黃啟乙】台股週五繼續彈升,已經回到川普對等關稅的利空缺口之上,事實上,經過這一個多月以來,不少國家股市以及個股,早已衝高而上。
其中,德國以及中歐國家的股市,已慢慢突破而上,尤其這一次川普來到中東,幫波音爭取了龐大的訂單,令波音股價連續上漲,成為這一段時間以來,最強勢的美股之一。
而台股之中,波音相關供應鏈,也紛紛受惠而上攻,不要忘了,波音從今年開始,才自谷底回升,故而不少航太、軍工股,尚在低檔,正等待突破,週五豐達科( 3004 )攻上漲停,也是航太產業的代表。
董座焦佑倫稱匯率穩定很重要,能源政策是華新的機會
2025/5/16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華新( 1605 )今天舉行股東會,通過配0.5元現金股利。董事長焦佑倫會後接受採訪針對匯率及關稅問題認為,匯率政策的穩定很重要,波動太大對企業不好,關稅往好的方向,但是不確定性還很多;他說,能源是國家長期發展的重要一環,現階段對華新最重要也是能源政策,各國能源需求對華新業務長期有非常大影響,像是軍艦、軍工、能源等這些投入,會帶來產業需求的機會。
針對近期新台幣升值,焦佑倫指出,匯率穩定性最重要,新台幣無論是31元或30.5元兌一美元,最重要就是要穩定,波動太大會帶來不確定性,尤其是近期新台幣升值帶來的原物料成本與外銷的影響,新台幣升值對華新來說不能說沒有影響,但強調穩定最重要。
至於美國關稅的看法,焦佑倫說,目前是朝「好的方向」發展,但不確定因素還很多,目前只能說,重大意外已經過去了。
展望未來,焦佑倫認為,全球能源競爭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不僅是川普時期,美國整體政策就以能源為戰略核心。他說,回顧歷史,從工業革命到70年代石油危機,能源一直驅動全球工業經濟的演變,誰能取得到有競爭的能源就會有競爭力。
焦佑倫表示,現階段對華新來說,最重要是能源政策,綠能與核能成為未來能源競爭的主軸,在歐洲很多國家大舉投入核能研發,美國則在核能之外,也積極發展天然氣,強化能源自主,華新產品與能源產業密切結合,不管是海纜、電線電纜,各國能源需求對華新業務長期有非常大影響。
此外,各地區基建、軍工投入也創造新需求,這些發展及投入將會帶來產業需求的機會。
針對台灣核三廠2號機將於5月17日除役,焦佑倫指出,核能政策與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觀點一樣,他認為,政府不能不投入核電發展,核電廠關閉,直接影響核能相關人才的未來,培養的人才若無用武之地,將被他國挖角,會形成人才流失問題,因為核能是一項長期技術累積與人力資本投入的產業,像是法國核電人才平均50歲,各國核電都需要人才,不只電廠設備要重啟困難,人力、研發、學術也難以10年後重新開始。
焦佑倫進一步指出,政府並非不支持供電發展,而是面對現實挑戰,不是不支持供電,而是面對複雜問題正在思考與規劃;發展供電不是單一工程或企業行為,而是整體產業生態與供應鏈系統的運作結果,涉及開發商、供應商及需求端, 也與融資與資金調度、售電與合約管理機制及法規與監管。
展望華新今年三大事業,焦佑倫認為,台灣今是相對其他地區最好的地方,主要受惠AI及ITC產業蓬勃發展,是華新主要支撐,因此電線電纜最為看好,他說「再好得產業在不好地區也是不好。」而華新目前沒有新的併購計劃,專注於現有經營體系。至於位於高雄的海底電纜廠,依規劃可望於2027年之後投產。
焦點股:士電訂單滿檔,進入夏日用電及AI應用需求激增,股價一度攻頂
2025/5/16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士電( 1503 )第一季稅後淨利12.22億元,年增3.6%,每股稅後盈餘為2.35元,創單季新高紀錄。士電目前在手訂單滿檔,能見度可達2027年以上,即將進入夏日用電量激增,加上AI應用帶動全球用電需求激增,帶動相關概念股。
士電第一季繳出亮眼成績單,士電去年首季有認列業外的金融評價利益,但今年首季是本業大幅成長,三大事業群包括重電、自動化及機器事業群皆同步成長。
士電目前在手訂單滿檔,能見度可達2027年以上,士電指出,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綠能產業、半導體擴廠、AI資料中心建置等,陸續都有接獲新訂單,第一季以重電事業群表現最佳,自動化及機器事業群表現也不錯,外銷事業也有成長。
台灣核三廠2號機將於5月17日除役,台灣核能發電將歸零,儘管行政院喊話按目前估算,發電備轉容量率尚逾15%,研判至2032年前發電量無虞,惟隨時序進入夏季加上AI應用帶動用電需求都是市場關注點。
士電為因應未來3年至5年需求,將興建新廠提升接單能力,其中,大型變壓器廠預計今年8月完工,屆時產能可提升30%,中型變壓器廠預計明年下半年完工試車,完工後可紓解大小型變壓器,預期完工後產能可提升30-40%。
士電在月初強勢回補川普關稅空方缺口後,因遇到3月套牢賣壓而呈現8個交易日的橫盤整理,今天在市場資金進駐下,以長紅一度攻上漲停表態,有機會再展多方攻勢向上挑戰223元前波高點。
遠傳去年繳佳績,徐旭東稱今年是挑戰的一年,持續以AI強化競爭力
2025/5/16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遠傳電信( 4904 )今(16)日召開2025年股東常會,遠傳董事長徐旭東率領總經理井琪與經營團隊出席,徐旭東表示,遠傳去年交出漂亮成績,去年合併總營收突破千億,與合併EBITDA(稅息前折舊攤銷前獲利)同創歷史新高,稅後淨利創下近18年新高,每股盈餘(EPS)創下近11年新高,2024年市值成長幅度高達16%站上3000億元大關,為亞太合併首年寫下精彩的里程碑。徐旭東表示,根據老外的說法,AI is everything,everything is AI,今年是挑戰的一年,國際的局勢,國際的局勢變化太快,變化太快更要需要AI,建議要趕快變更至有AI能力的電信商。徐旭東強調,遠傳推出明星級AI平台「遠傳智靈」獲各界矚目,是助力產業AI轉型的關鍵推手。
遠傳2024年合併總營收、合併EBITDA與稅後淨利分別為1046.23億元、363.11億元與128.43億元,年成長率分別為11.7%、13.2%及14.8%;2024年度每股盈餘(EPS)為3.56元,超越財測目標達到115%,營收與稅後淨利年成長率居業界之冠,展現高成長戰力,蟬聯電信業獲利成長王。
徐旭東表示,遠傳持續精進公司治理、實踐永續承諾,獲得各界肯定,連續兩年蟬聯道瓊永續指數(DJSI)全球電信業第一,讓台灣永續價值在國際發光;同時還能兼顧營運績效。去年遠亞合併第一年,總營收突破千億,營收和獲利年成長率、5G滲透率等各重要指標都做到業界第一。未來,遠傳還要持續以AI強化競爭力,推動營收再成長。邁向企業永續的道路還很長,遠傳還要繼續努力,還要再更好。
環球晶德州12吋GWA正式啟用,迎逾5千億美元晶片新商機
2025/5/16
【財訊快報/記者李純君報導】環球晶圓( 6488 )今日(美國當地時間15日)於美國德州謝爾曼市(Sherman, Texas)舉辦盛大開幕典禮,慶祝其最新且最先進的12吋矽晶圓廠GlobalWafers America(GWA)正式啟用。亦是美國暌違20多年首度興建的完整矽晶圓製造產線,將迎來晶片製造商未來十年於美國宣布逾5,000億美元的新投資所帶來的需求成長。
12吋矽晶圓為晶圓代工廠與整合元件製造商(IDM)生產先進製程、成熟製程與記憶體晶片的關鍵材料。環球晶圓所生產的半導體晶圓廣泛應用於支撐現代生活的各類裝置中,從家電、汽車與基礎建設,到手機、電腦及人工智慧應用,遍及日常生活各層面。
GWA位於謝爾曼、佔地142英畝的新園區規劃可容納多達六期的擴建,配合今日宣布的第三、四期策略性擴產計畫,尚具備空間可進行最後兩期擴建,將可大幅提升產能,以因應美國政府力推的就地生產政策,配合包括蘋果電腦、NVIDIA等大廠供應鏈將生產線移回美的趨勢,預計晶片製造商未來10年於美國迎逾5,000億美元的新投資需求。
今日典禮現場賓客雲集,包括美國投資加速辦公室執行長Michael Grimes、台灣經濟部長郭智輝、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Raymond Greene、駐美代表處大使俞大㵢、謝爾曼市市長Shawn Teamann,以及來自全球的數百位客戶、供應商與合作夥伴,共同見證這項重要里程碑。
環球晶圓於2022年5月正式決定在美國設立其旗艦製造基地,並於同年12月2日在德州謝爾曼市舉行開工典禮。該項總投資金額達35億美元的設廠計畫,迄今已在德州北部創造1,200個建築相關工作機會與180個長期職缺,並預計在2028年底前招募多達650名工程、技術與營運專業人員。
在開幕典禮上,環球晶圓董事長徐秀蘭宣布,公司有意擴大其在美國的製造基地。她表示:「適逢我們宣布興建GWA屆滿三週年之際,我很高興宣布,環球晶圓擬計畫再加碼投資40億美元,使我們在美國的總投資達到75 億美元!」因應市場成長趨勢,加上較有利的關稅結構,將有助於在美國以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擴產,環球晶圓有意在謝爾曼現有計畫基礎上新增第三與第四期擴建工程。環球晶圓作為唯一在美國本土生產先進晶圓的供應商,在美國政府與川普施政方向的持續支持下,預期這項投資將有助於確保支援各種新一代技術與創新所需的先進晶圓供應。
環球晶圓總經理Mark England在開幕致詞中表示:「GWA將填補美國半導體供應鏈中的一大關鍵缺口,並打造更加完整與自給自足的當地半導體生態系統,使其更具韌性與前瞻性。」事實上,GWA是唯一參與美國政府「美國晶片計畫(CHIPS for America Program)」的全製程先進矽晶圓製造廠,亦是美國暌違二十多年首度興建的完整矽晶圓製造產線。
根據晶片計畫(CHIPS Program)—現已納入川普總統新推行的「美國投資加速計畫」—,美國商務部對環球晶圓的美國投資計畫共補助4.06億美元,以重建美國半導體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美國投資加速辦公室執行長Michael Grimes於典禮中表示:「環球晶圓的投資是美國關鍵產業製造業回流的絕佳典範之一,川普總統及商務部長Lutnick已將半導體製造回歸美國視為核心目標。透過與環球晶圓的合作,我們正確保先進晶片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矽晶圓,得以在美國本土製造。環球晶圓目前的投資,加上今日宣布的新承諾,將強化美國在晶圓供應上的長期穩定性,造福未來世代。」
謝爾曼市、格雷森郡與德州州政府亦提供多項關鍵投資誘因,包括土地、直接補助、稅務優惠及先進製造所需基礎建設。環球晶圓董事長徐秀蘭表示:「在整個美國,沒有比德州、格雷森郡與謝爾曼市更歡迎與支持企業發展的地方,環球晶圓很榮幸能成為他們精心打造「矽草原」(Silicon Prairie)藍圖中的一部分。」德州州長Greg Abbott亦指出:「我們為GWA選擇德州為基地深感驕傲,環球晶圓的加入,使德州既有的半導體產業生態系更加完整,也讓德州成為全美唯一擁有先進矽晶圓製造能力的州。」
環球晶圓為全球五大先進半導體晶圓供應商之一,亦是在這波供應鏈區域化趨勢中,唯一選擇在美國擴產的業者。GlobalFoundries全球供應鏈資深副總裁Ashlie Wallace亦代表眾多客戶表達肯定之意,指出:「作為長期策略夥伴,我們很高興看到環球晶圓擴大其在美國本土的矽晶圓供應能力,這些晶圓對我們所生產的關鍵半導體至關重要。」
科技股追高無力,那指、費半週四回吐0.18%和0.57%,道瓊彈升271點
2025/5/16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第一季獲利衰退的同時,大型科技股強彈後無力追高,美股週四呈現漲跌互見的局面;連二黑的道瓊工業指數開盤不久追低273點,終場倒升約271點或0.65%,思科大漲近5%最給力。標普追高0.41%連四紅,續創兩個半月新低。
科技七雄唯微軟小漲0.23%,其餘皆跌,亞馬遜和Meta各跌2.42%和2.35%墊底。連續三天急彈16%的輝達回吐0.38%。同日,那指和費半各跌0.18%和0.57%,齊現七個交易日首黑。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威爾於一個研究會議上承認,當局現有利率政策框架有所不足,因為2020年制定時利率和通膨均持續處於低水準,但當前經濟環境已大幅改變,Fed傾向在今年夏天結束前完成檢討,鮑威爾沒有就短期經濟前景和利率路徑發表評論。
經濟數據上,美國4月生產物價指數(PPI)月降0.5%,創2020年4月以來最大跌幅,與預期升0.2%背道而馳,年增2.4%,升幅略低過預期的2.5%,主要反映邊際利潤下滑,顯示企業承擔部分關稅的開支,期內核心PPI按月跌0.4%,有別於預期升0.3%,按年增長3.1%,符預期。
同月的零售銷售月升幅由3月修訂後的1.7%放慢至4月的0.1%,但好過預期零增長,扣除汽車和汽油的銷售增速亦放慢至0.2%,不及預期升0.3%,代表消費者在關稅憂慮下縮減消費。
與此同時,勞工部公布,截至5月10日止一週的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維持於22.9萬人,略多過預期的22.8萬人,而截至5月3日止一週的持續申領失業救濟人數增加9,000人,至188.1萬人,稍低過估算的189萬人。紐約5月製造業指數降至負9.2,低過預期負8,而美國4月工業生產維持不變,遜預期升0.1%。
紐約股市16日收盤時,道瓊工業指數反彈271.69點或0.65%,報42,322.75為三個交易日首紅;標普500指數追高24.35點或0.41%連四紅,收5,916.93點為2月28日以來最高。
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指回吐34.49點或0.18%,報19,112.32點;以晶片為主的費城半導體指數跌28.28點或0.57%,報4,932.45點。應材漲0.35%最旺,Onto創新挫5.80%墊底,台積電ADR連續六天大漲13%後,小吐0.28%至194.22美元。
重磅股中,亞馬遜及特斯拉(Tesla)收市股價分別挫2.4%和1.4%;思科系統(Cisco)唱好今季營收的前景,刺激股價抽高4.9%,為表現最佳道瓊成份股。
沃爾瑪獲利下降及關稅影響漸浮現,股價一度狂瀉5.1%,收市縮窄跌幅至0.4%;聯合健康(UnitedHealth)傳就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相關欺詐、被美國司法部進行刑事調查,股價一度急瀉19.2%,終場跌幅縮至10.93%至274.35美元為2020年4月以來的61個月最低,成道瓊成分股最大魯蛇。
美股盤後小紅
美國股市週四盤後上揚,半導體製程設備生產大廠應用材料公司(AMAT US)股價逆勢下跌,因該公司年度第二季銷售淨額不如市場預期的消息,打擊了股價行情。
道瓊指數期指上揚31.00點或0.07%,報42,416.00點。
應用材料公司盤後股價下跌4.8%。該公司發布年度第二季財報,結果當銷售淨額71億美元,雖較去年同期增長6.8%,但表現仍落後市場分析師預估中值的71.3億美元。
醫療器材公司Globus Medical Inc(GMED US)盤後股價上漲1.5%。股價的揚升,主要因為該公司宣布一項規模5億美元的庫藏股措施。
鮑威爾對長期利率上升提出警告,「供應衝擊」為Fed政策帶來挑戰
2025/5/16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威爾週四表示,隨著經濟的變化和政策的變化,長期利率可能會更高。
外電報導,鮑威爾當天出席在華盛頓舉行的湯瑪斯勞巴赫((Thomas Laubach)研究會議上發表一份演講稿中提到:“較高的實際利率也可能反映出,未來通膨可能比2010年代的危機期間更加不穩定。我們可能正在進入一個更頻繁、可能更持久的供應衝擊時期。這對經濟和央行來說都是一個艱巨的挑戰。”
鮑威爾在談到Fed政策框架評估(上一次評估是在2020年夏天)時指出,過去5年裡,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在此期間,Fed經歷一段通膨飆升的時期,促使其採取歷史性的激進加息措施。鮑威爾說,即使長期通膨預期基本符合Fed 2%的目標,接近零利率的時代也不太可能很快回歸。
2008年金融危機後,Fed將基準借款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水準長達七年。自2024年12月以來,隔夜貸款利率一直在4.25%-4.5%之間,最近的交易利率為4.33%。
“供給衝擊”的言論與鮑威爾在過去幾週發表的言論類似,他警告,政策變化可能會使Fed在支持就業和控制通膨之間陷入艱難的平衡。
儘管他在週四的講話中沒有提到川普的關稅政策,但鮑威爾最近幾天指出,關稅可能會減緩經濟增長並推高通膨。然而,這兩種影響的程度都難以衡量,特別是川普最近在90天的談判視窗前放棄更激進的關稅。
然而,在去年將基準利率下調整整一個百分點之後,Fed一直不願放鬆政策。至於正在進行的框架審查,Fed將尋求制定一個五年計劃,以指導決策,以及向公眾傳達這些舉措的方式。
鮑威爾說,這一次的過程將考慮一系列因素。其中,包括Fed傳達其對未來預期的方式,同時也包括回顧其調整上次評估的方式。
進口關稅尚未轉嫁,美國4月份PPI意外月減0.5%,降幅為五年來最大
2025/5/16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新出爐的數據顯示,美國4月份生產者價格意外下降,降幅為五年來最大,這主要反映出利潤率下滑,表明企業正在吸收部分來自關稅上調的衝擊。
美國勞工統計局週四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月比值下降0.5%,而3月份該數據為持平。受訪經濟專家對4月份PPI月比值的預估中值為上升0.2%。
4月份剔除食品和能源的PPI月比值下降0.4%。為2015年以來最大降幅。經濟專家的預估中值為上揚0.3%。
剔除食品、能源和貿易後,這一波動較小的指標下降0.1%,為五年來首次下降。與上年同期相較,該指標上升2.9%。
這些數據表明,美國製造商和服務提供商目前尚未將更高的進口關稅轉嫁。儘管生產商正感受到進口原物料和其他投入品關稅上調的壓力,但對消費者的影響仍相對有限。
企業領袖正努力在政策環境頻繁變化的情況下,尋找最佳方式來緩解關稅上調的影響。聯準會亞特蘭大聯分行最新商業通膨預期調查顯示,不到五分之一的企業表示能夠完全轉嫁10%的成本上漲。
部分企業為避免需求下滑而正在吸收部分額外成本。目前消費者對經濟前景已感到不安,消費信心下滑,而週四發布的另一份報告顯示零售銷售幾無成長。
台股週五恐持續盤整,留意廣達、台積電對台股影響
2025/5/16
【財訊快報/魏聖峰】受到美債殖利率下滑影響,美股出現反彈,但費城半導體指數卻下跌0.57%。Nvidia股價下跌0.38%、超微股價下跌2.32%、美光股價上漲0.14%、台積電ADR下跌0.28%、蘋果股價下跌0.41%、微軟股價上漲0.23%。外資昨天賣超鴻海( 2317 )股票1.7萬張、但買超廣達( 2382 )8931張,連續第五個交易日買超,將有利廣達股價後市表現。以週四美股表現來看,台股週五可能持續盤整機率較大。
台積電( 2330 )股價週四早盤觸及1000元後回檔,台積電董事會日前確認將從第三季開始每股配發5元現金股利,這是台積電首度單季配息達到5元,有利股價重新站上1000元。週四台積電股價雖然下跌,短線若能守住年線的987.63元,有利後市多頭表態。最近外電報導,英特爾財務高層對於公司先進製程得不到大客戶下單一事感到沮喪,這意味著AI大客戶都向台積電下單,未來2-3年台積電在高階晶圓代工產業沒有競爭對手,有利於長線股價表現,建議台積電股價有回檔時,可站在買方布局。
廣達、鴻海最近陸續召開法說會,廣達看好今年的營運前景,兩家公司都認為Nvidia拿到中東客戶大訂單後,對他們的營運會更好。兩家公司也都會跟Nvidia積極搶新一代GB 300晶片伺服器訂單。不過,新台幣升值對這兩家公司都有影響,尤其是鴻海調降今年營運預估,財務長認為新台幣每升值1元,影響營收3%,造成鴻海週四股價下跌2.15%,表現弱勢,股價跌破160元支撐。若週五鴻海股價沒反彈,短線看保守。廣達、技嘉( 2376 )、緯創( 3231 )、緯穎( 6669 )先前股價漲幅不小,週四股價短線漲勢停滯,短線股價陷入震盪。倒是先前漲幅不大的神達( 3706 )、神基( 3005 )週四股價表現不錯,神達第一季交出EPS 1.1元創新高表現,是股價強勢的理由。週五神達股價能否續漲,攸關AI伺服器族群的熱度。
散熱族群的奇鋐( 3017 )、雙鴻( 3324 )短線股價漲多後,週四股價也回測支撐,奇鋐回測年線的604.64元、雙鴻回測季線支撐的565.46元,若能守住支撐,股價可望持續轉強。健策( 3653 )第一季交出EPS 9.59元的好成績,今年前四個月營收年增65.8%、達65.73億元,週四股價上漲並突破年線、半年線反壓,股價創反彈以來新高,儼然成為短線散熱股的多頭指標。
大盤短線漲勢停滯,資金流向漲幅落後的指標股,加上波音在中東拿到2100億美元的卡達航空訂單,帶動航太國防股表現。駐龍( 4572 )、長榮航太( 2645 )、豐達科( 3004 )、晟田( 4541 )、龍德造船( 6753 )、公準( 3178 )、台船( 2208 )、榮剛( 5009 )、漢翔( 2634 )等股都有反彈表現。留意週五航太國防股的股價能否持續上漲,長榮航太、豐達科是多頭觀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