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聖併聖展 細胞治療熱潮再起 
  •   
      
作者:徐玉君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373期      出刊區間:114/10/09~114/10/15


第四季初始,生技產業即投下長聖(6712)將斥資十七億元併購聖展生技的重磅訊息,這個訊息反映出生技醫療產業未來十年,將以細胞治療為核心發展的效應。國內自二○一八年九月通過執行特管法以來,至今已滿七年,這段時間提供了國內生技產業在細胞治療製備技術領域的再提升,隨著技術的提升與探索,細胞新藥的研發也如雨後春筍般陸續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為國內再生醫療的橫向拓展再添一筆,也為降息後的生技投資尋出一條明確方向。



細胞治療方興未艾



再生醫療涵蓋的範圍極廣,包括細胞治療(如幹細胞、免疫細胞療法)、基因治療、組織工程等,其中的細胞治療可謂方興未艾,根據Research Nester的研究報告顯示,二○二五年全球細胞治療市場規模將達六九.五億美元,較去(二四)年的五九.四億美元年成長率約達二一.六%;預估到二○三七年市場將超過七五三億美元(自體部分將占細胞治療市場的九二%),其中亞太地區將超過四四四億美元,占比高達近六成,顯然國內細胞治療業者也積極朝亞太區域的發展趨勢。

那麼長聖在細胞治療領域佔據了甚麼位置?目前長聖擁有免疫細胞、幹細胞、奈米粒子製藥及外泌體等四大技術平台,除了在特管法細胞製備供應市占第一外,在癌症治療方面,旗下細胞新藥CAR001(CAR-T),是研究團隊設計HLA-G CAR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以電穿孔技術,直接將mRNA轉植到免疫細胞中,擁有安全且高效率的癌細胞辨識能力與毒殺能力。由於CAR001具備結合γδT細胞的天然毒殺功能、CAR對HLA-G的特異性辨識,以及BiTE模組所帶來的免疫協同效應等三重攻擊機制,對實體腫瘤特別有效,突破傳統CAR-T對實體癌治療的限制。如今CAR001已領先全球,首項進入臨床的mRNA工程化異體CAR-γδT細胞療法,並已進入美國FDA與台灣TFDA雙重IND核准第一/二期臨床試驗的細胞新藥,初步觀察結果顯示安全性良好,且療效表現正向,收案至今未出現排斥或嚴重的副作用。其中一名大腸癌受試者於治療第七天即見癌症指數恢復正常並穩定超過四個月,整體部分緩解率達七二.八九%,顯示其在實體癌免疫治療領域的臨床潛力。

如今再併購於外泌體技術領域嶄露頭角,擁有兩個核心技術平台(多巴胺轉運蛋白外泌體dEV,可治療帕金森氏症、整合素外泌體iEV,可治療中樞神經疾病;已進入臨床前開發階段)及三個主要專利的聖展生技,對長聖在再生醫療領域的長期發展與細胞新藥pipeline,可謂是如虎添翼。



全方位布局細胞治療技術平台



因為長聖研發的新世代內生性CAR-T技術平台(Exosome-Based In Vivo CAR-T),就是運用「外泌體」作為載體,將治療訊息直接送入病人體內的T細胞,啟動其辨識與攻擊癌細胞的能力,無需體外細胞培養等相關繁複製造程序,讓病患的T細胞在體內即可完成「免疫編程」;這個創新技術有機會實現「可重複給藥、降低副作用、加速製造流程並有效降低成本」的醫療目標。該技術平台已積極布局全球專利,涵蓋美國、歐洲、日本與台灣等關鍵市場,並已通過美國、日本專利,為未來授權與國際合作奠定基礎。

而聖展則是運用基因工程與人工智慧藥物設計軟體,開發出「具神經細胞靶向性並能穿越血腦障壁(BBB)的外泌體藥物平台」,能將小分子或核酸藥物精準送達腦部,為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中風甚至脊髓損傷等神經退化性疾病帶來新契機。

因此,長聖併購聖展,是將其再生醫療治療領域橫向從癌症拓展至神經退化性疾病,隨著高齡化趨勢、癌症病患的逐年提升,再加上全球精準醫療的策略方向,使得細胞治療的趨勢更為迫切,而長聖提早進行在細胞治療領域技術平台的全方位佈局,朝國際大藥廠專利布局所建構的層層壁壘,再輔以於生技醫療領域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蔡長海(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現有兩家醫學中心及六家附設醫院,以及中部唯一的大學生醫園區CMU Bio Park)指揮若定,長聖的未來發展可以期待。

回到再生醫療話題,日前全球唯二擁有骨生長因子高階醫材的博晟生醫(6733),旗下骨生長因子BiG001(OIF/β-TCP),公布於台、美進行的一/二期臨床試驗結果正面,在開放性脛骨骨折患者的骨癒合與安全性上表現良好,癒合率優於對照組(即自體骨移植)且未增加感染風險。

看似平平無奇的正向試驗結果,究其深度意涵,這個骨生長因子的產品價值卻遠高於市場預估;為何是全球唯二?因為目前全球只有美敦力(MDT.US)已上市二十年的骨生長因子Infuse產品,且每年仍為其帶來五∼六億美元的穩定收入。

關鍵因素是骨生長因子所採用的載體來源生產製程難度高,需經過製程研發、反覆的臨床驗證,對於高階植入醫材研發商而言,是一項費用相當高的研發項目。而博晟的骨生長因子則是透過大腸桿菌系統來生產,才最終走到如今的結果。



博晟BiG001價值比你想的大



此外,國際市場對擁有再生醫學領域的骨生長因子也是趨之若鶩,二○一九年Nippon Zoki Pharmaceutical以六○○○億韓元(約五億美元或五○億台幣)向CGBio取得NOVOSIS PUTTY(rhBMP-2藥物,骨移植替代品)十五年的日本進口合約授權(該藥物今年四月已獲美FDA臨床試驗設備豁免IDE批准,應用於脊椎融合手術),且未來授權物件產品上市銷售,還可收取五至一○%權利金收入。更早前,即一二年底Wright Medical也已三.八億美元取得擁有PDGF-BB(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的BioMimtic Therapeutics Inc.,年銷售估計三億美元左右。

換句話說,博晟BiG001不僅具備產品優勢,也同時擁有未來高授權金的期望,其中日本子公司應用於牙科的骨生長因子授權,有機會在半年內底定合約。另一個旗下已開始貢獻營收的膝愛康(RevoCart),更已取得包括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澳門、香港等醫材許可證,並已於香港、澳門及中國廣東大灣區(九大城市)推進當地銷售;醫材大市場歐盟亦已進入最後取證階段。

至於愛膝康的國際授權,其中美國市場已與客戶洽談兩年餘,目前已進入最後商業談判階段,不過川普關稅政策,可能還無法確定實際授權時間點,如果順利授權,有助於加速中東及東南美的授權談判。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