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場氣氛過於興奮之時,通常會埋下回檔的因子。尤其在台股及台積電
(2330)連袂創下新高時,又出現外資及研究機構全力看好台積電,甚至上看兩千元。除此之外,在台達電
(2308)攻上九一七元的歷史高價時,野村證券也拉高目標價來到一二○○元,市場也為之狂熱。
旋即台股便拉回,若以市場的氛圍而言,短線上的適度調整也不是壞事。
當然台積電會不會上到兩千元,台達電是否可以攻抵一二○○元,在AI的趨勢發展上,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要理解,當半導體成為全球政治、經濟、科技發展上的重中之重時,也注定了台積電價值的提升,股價長線走高,是必然的趨勢。在過去幾年,每一次台積電股價的拉回調整之時,都會有人看衰!但每一次也都會被打臉!因為這些人忽略了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中,所具有的關鍵性地位!即因此,也成為各國拉攏的對象,股價的走高、市值的提升,並不令人意外。
創新高拉回是自然
只是股價及產業的發展,有時候股價走得快一點,產業還沒有跟上,所以每一段時間,台積電都會拉回整理之後再創新高,這種循環迄今仍未改變。
至於台達電,這一次勇冠三軍,股價由四月初對等關稅所殺下的低點─二七五元,一路漲到九一七元,半年左右時間漲了二.三三倍,這是大型電子股比較少見!
大概在二○二○年疫情爆發之後,就曾不斷提到一個觀點,在台灣大型科技集團之中,台達電以及鴻海
(2317)在集團的架構上,是不一樣的發展方向。
以鴻海而言,雖然是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集團,幾十年來,鴻海除了本身的發展之外,還會積極向外併購企業,壯大集團的生產體系及產品,並且還會分割旗下的業務部門,獨立掛牌上市。
所以,在台股之中,可以看到有所謂的鴻海集團股,在海外,可以看到在香港也有兩家獨立掛牌的公司─富智康(02038.HK),以及鴻騰精密(06088.HK)這兩家公司。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鴻海以中國的工廠,獨立成工業富聯(601138.SH),在二○一八年於上海A股上市。猶記得當年工業富聯要在A股上市,引發了市場熱烈討論,尤其有鴻海股東提出質疑!那時郭董為了安撫股東,曾提到台灣鴻海股東也可以參與,但最後因為法令的問題而不了了之!
工業富聯市值超過鴻海
但工業富聯在A股的上市,創下A股市場之中,從申請到掛牌最短時間紀錄,而受到相當大的關注。歷經多年之後,在AI產業快速發展之下,台灣AI相關產業也水漲船高。以廣達
(2382)為例,在二○二二年底,股價最低曾來到六六.二元,而後一路走高,到二○二四年股價已一度攻抵三四五元的高價。
至於鴻海一直到二○二四年初,股價也開始反應AI的熱度,起漲時間比廣達慢了一年左右,但其後便急起直追,用七、八個月的時間,股價由一○○元左右上攻至二三四.五元的高價。
到了今年,換由鴻海集團的海外公司大漲、特漲而上,包括了在香港的富智康、鴻騰都漲了幾倍,至於在A股的工業富聯,更由四月初的十四.三人民幣,漲到九月二十三日的七四.七二人民幣,創造了四.二二倍的漲幅,市值也達到一.四兆人民幣,換算新台幣超過五兆元,相對鴻海市值大概三兆新台幣,故而推測鴻海將因子而貴!
鴻海會不會有進一步母以子貴的現象發生?再擴大股價的漲幅?其關鍵點,可能就在「老郭」。更深一層來說,就是人性。
在今年鴻海股東會之前,市場就傳出老郭想重返鴻海,但現任董事長劉揚偉則傳出尋找外資及法人的支持。結果老郭在股東會的最後階段,放棄投票,劉揚偉順利連任,而改選後的董事會成員,與老郭關係不大。不要忘了,老郭仍以個人名義持有鴻海十二.五四%股權,是最大股東,但卻未參與股東會及董事會的改選,這已引起市場的討論。
老郭與鴻海關係淡
也就是說,老郭重返鴻海的可能性似乎正在遞減之中,即便是個人持股仍是最大股東,對公司的參與力也可能在降低之中。
再加上,過去兩次總統大選,老郭一開始都積極參與,但最後都不選而退!也造成一些爭議。包括自己的兒子回鴻海接班的可能性大減。試想老郭怎麼面對這種情況?再加上年紀漸大,股權的處理,可能是影響鴻海股價的關鍵。
離開了台灣,從富智康、鴻騰到A股的工業富聯,對老郭而言,掌握力較強!而且在香港並沒有太多稅賦的問題。所以,一旦老郭與鴻海愈來愈遠之後;如果你是老郭,你會怎麼做?
回到台股來看,在AI的世代,台灣相關公司是最大受惠者,這也包括了鴻海在內,但是不是看到鴻海集團在海外的子公司大漲之後,就認為鴻海股價一定會水漲船高?恐怕要思考、思考!
台達電資源集中
再回到台達電,就集團的發展來看,基本上集團將大多數的資源集中在台達電身上,除了在泰國有泰達電上市之外,沒有特別將旗下業務再分割獨立上市,反而在這幾年還入股其他企業。就個股的純度而言,相對比較「濃厚」。
如果按野村證券所言,如果台達電股價可以攻抵一二○○元,屆時台達電的市值可能與目前的鴻海相當!會不會出現台達電的市值超越鴻海?也許是未來可以觀察的焦點。
看回台股,九月份結束,即意味第三季也結束了!進入十月份之後,就會看到九月份營收的公布;到了十一月中旬,第三季業績也將陸續發布!按照過去的經驗,也恰好是個股間調整的時刻來到!哪些個股被低估?哪些被高估?可能都是股價變動的關鍵!
其中,可以開始看到不少個股具有中長期價值的個股逐漸浮現。
事實上,有不少個股雖然不是新聞的熱點,甚至市場追逐的焦點,但依靠著業績,股價也一步又一步向上挺升而上。
崇友股價創新高
以崇友
(4506)為例,近年來業績也呈現年年上升的局面,從二○二○年稅後純益七.二六億元,EPS四.一元,一路上升至去年的九.八九億元,EPS為五.五八元。到了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為五.七三億元,EPS為三.二四元。對照崇友從二○二○年以來不斷上升,短線上已攻抵一二九.五元,再創新高。
雖說,崇友被視為所謂的傳統產業,但近年來因為台灣建築量大增,以及工業區的建設也不斷上升,激勵崇友業績跟著成長,再加上電梯產業中有相當大的比例,來自電梯售後維修,電梯賣得愈多,維修業務也將愈來愈多,這是崇友業績及股價長期上漲的主因之一。
從崇友的業績及股價來對比,此時股價已與宏全
(9939)相當,甚至已低於崇友的宏全,就某個角度來看,宏全已進入中期支撐區。
以上半年為例,宏全稅後純益為十三.七六億元,EPS為四.六五元,已高於上半年EPS三.二四元的崇友。
值得注意的是,宏全上半年受匯損及擴產前各種財務支出影響,使得獲利低於去年。但重點是,進入第三季之後,新台幣已出現貶值走勢,所以在第三季或有部分匯損回沖。
進入第四季之後,雖然產業進入淡季,但因為在台灣、中國、東南亞的擴產,慢慢開始進入投產,第四季一旦出現較去年同期成長的營收數字,也許就是股價反攻之時。
再者,豐達科
(3004)辦理的現金增資,即將於十月七日除權,以航太產業長線發展來看,或可逢低參加除權。
而豐達科的大股東就是神基
(3005),上半年EPS就達到四.二四元,也持有豐達科的股權達到三六.八一%。所以下一個階段,豐達科及神基在趨勢上可以持續關注。
另外,股價呈現整理局面的拓凱(4536),也是具價值型投資的個股,第二季因為匯損之故,EPS為三.一一元,較去年衰退二八%,而累計上半年EPS為八.二二元,相與去年EPS八.六三元相當。若第三季有一定的匯損沖回,也許獲利有更進一步回升的可能。因此,股價在歷經整理之後若再突破年線,或為中期轉強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