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權指數創下新天價,盤面波動也更加劇烈,類股維持輪動格局,換季期間須多留意法人籌碼流動方向。
美股四大指數、日股與韓股全面創高的背景下,加上台積電
(2330)衝上一三五五元的新天價領軍,加權指數寫下二六三九四.○三點的歷史新高。市場熱絡、資金急於投入,消息也跟著滿天飛,五日成交均量突破五○○○億元,帶動類股輪動迅速,在新聞端包含聯準會開啟降息循環,與Nvidia投資Intel與OpenAI,也帶動資金跟著起舞,然留意行情過熱也容易引發震盪。
ETF資金從配息型流出
川普對等關稅一刀劃開股市多空分野,四月就是轉折點,外資於前四個月連續賣超,共計金額達七四三六億元,五月到九月則僅有八月賣超,統計至九月二十五日,整體賣超金額已大幅減少至四六六億元;另一個觀察重點在於匯率,新台幣四月強勁且快速升值後,五∼六月轉為緩升、七月起回貶,外資五月、七月與九月買超金額皆突破二○○○億元,外資買盤挹注下,若無意外,加權指數將會迎來連續五個月的紅K棒。
近年ETF當道,從配息型的瘋狂到今年主動式的熱潮,顯示在低利率的環境下,央行嚴格管控房市,又搭配川普造成股市大破後大立,資金不斷堆積,不過從投信買賣超的角度來看,三∼六月投信連續四個月買超共計二三七○億元,而後整個第三季連續三個月都是賣超、共九○三億元,全年至目前為止仍為買超一三九四億元。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指數的上漲拉動指數型與主動式基金淨值向上攀高,相對之下,高股息型ETF報酬率明顯落後,加上配息金額直直落,殖利率多已低於當初投資者所期待,投資板塊出現大洗牌。以受益人數前十五大ETF來看,單季含息報酬雙位數的有元老級的元大台灣五○
(0050)、富邦台灣五○(006208)與國泰台灣科技龍頭(00881),其中國泰台灣科技龍頭超過兩成為最高,高配息與債券型的含息報酬率多數都僅有個位數,也低於加權指數的報酬率。
若從受益人數增加排名來看,第三季增加的最多的是元大台灣五○、約二五萬投資者,在六月分割後價格更加親民,是唯一增加超過十萬人的ETF,也使得受益人數回升到第二名,二、三名分別是主動統一台股增長(00981A)的九.九萬人,與主動群益台灣強棒(00982A)的七.八萬人,前三名與排第六的主動野村台灣優選(00980A)報酬率,都是優於指數且超過兩成的好成績。
鴻海獲法人買盤加持
受惠於ETF資金的移轉效應,強勢股恆強更為顯現,較明確的是千金股家數增加,以及如PCB產業上下游全面齊漲,投信本身有一定的推升動能,而再搭配上市場的動能派,資金高度追漲殺跌、敢漲敢跌的特性,基本面為長期趨勢,而淺碟型市場容易出現超漲超跌,是讓盤面短期的籌碼與技術面,出現領先於基本面表態的重要原因。
第三季外資買超大多數集中於電子股,第一名是重返高檔的鴻海
(2317)、超過九○萬張,投信同步買超逾五萬張,八月中旬的法說會上,釋出對AI伺服器維持正向展望,預估第三季AI伺服器年增率將超過一.七倍,其中機櫃出貨季增達到三倍,第四季動能將持續攀升,全年相關營收將有機會突破一兆元的規模,且客戶需求依舊旺盛,預期動能將可延續至明年。股價已累積一定程度的漲幅、也逼近歷史高點,短線或有震盪,建議可與整體ODM評價相比,不要因為FOMO而過度追高。
人氣股留意技術面變化
受惠於HBM的產能排擠效應,加上國際大廠表態與預期心理,帶動記憶體漲價潮來臨,外資買超華邦電
(2344)二三萬張、南亞科
(2408)十八萬張,其中華邦電也獲得投信買超逾十三萬張,不過對南亞科則是站在賣方,雖然股價都已經累積高漲幅,不過短期之內,記憶體熱潮應不易退燒,觀察這類型個股更加重在「勢」,消息與籌碼面對股價具有高度影響力。
台積電創新高,外資同樣也出了一分力、買超近十六萬張,基本面趨勢向上沒有問題,若是出現回檔,一種是發生在政策上,另一種則是漲多後的拉回,然看法沒有任何改變,逢拉回都會是買點,大回大買、小回小買的策略依舊有效。雖然聯準會開啟降息循環,不過外資對金融股同樣也還有愛,前二○名中有六檔金融股,比較偏向是穩定而非攻擊用。
在投信第三季的買超前十名中,高達六檔是金融股,除此之外,可特別留意的是仁寶
(2324)、買超逾十五萬張,市場傳聞是接獲Dell訂單,關鍵字是AWS與中東,法人預期明年獲利有機會上看三∼三.五元,近期股價出現較大的波動。另外則是光寶科
(2301)與欣興
(3037),光寶科因比價效應跟隨台達電
(2308)落後補漲,欣興則搭上Nvidia入股Intel題材,兩檔個股都有一定的基本面支撐。
第三季融資增加前五名分別是華邦電、台新新光金
(2887)、台玻
(1802)、中光電
(5371)與金居
(8358),基本上是盤面上主要的電子題材股,漲勢相當凌厲,尤其引發軋空時更具威力,不過單僅依靠題材與籌碼堆積形成的漲勢,若沒有獲得實質基本面支撐,當指數一旦出現修正,相對容易出現較明顯的回檔,嚴重則甚至引發多殺多,操作上必須更留意籌碼面與技術面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