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年度生技盛會─亞洲生技展(BIO Asia Taiwan 2025)開展期間,今年展場再度創下參展國家、企業新高紀錄,並延長展會期間為九天,更重要的是投資論壇的媒合;儘管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導致美國標準普爾生技指數表現平淡,讓生技公司募資成為一大難題。不過,反觀台灣的產業募資卻呈現逆勢亮眼表現,因此投資論壇的內容,攸關選股策略,再加上半年報營收公告完成,跟隨投資論壇的內容,篩選下半年生技產業的投資標的。
投資論壇焦點在創新技術
根據統計,近兩年國內生技IPO公司不但申請件數屢創新高,募資總額也有顯著成長,去(二○二四)年即有十五家生技公司申請上市、上櫃、興櫃及創新板,募資金額達一四五.五億元,今(二五)年上半年IPO公司也有五家,下半年數量還會更多。而面對地緣政治的變化與關稅政策的全球供應鏈重組,亞洲生技將有更多自主發展與取代的機會,對於要爭取投資的生技公司,或者有意尋求投資標的的投資機構法人而言,台灣正迎來策略轉型的「新契機」,並成為亞洲,甚至是全球不可忽視的市場之一。
今年生技展投資高峰論壇特別透過國際知名Illumina Ventures、Syncona、VMS Group、Vivo Capital等國際知名創投轉介生技公司來台,包括已獲國際知名創投青睞注資,或已在美國Nasdaq或台灣掛牌的新藥與醫材公司,特別是已擁有中後期產品線者,對國內外機構投資更具吸引力。當然擁有領先技術的創新公司,包括在mRNA核酸、iPSC、ADC領域已擁有領先技術,或具有前瞻性的數位醫療、AI藥研等新創公司,也將吸引追求高成長投資標的投資機構的青睞。
近期盤面上股價蠢蠢欲動的新藥研發個股就是最好的開始,如生華科(6492)日前公告旗下創新小分子新藥Pidnarulex(CX-5461),獲選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贊助五年抗癌計畫,首個單獨用藥治療晚期實體腫瘤試驗,正式啟動收案並收治第一位患者。由於Pidnarulex作用機制為選擇性靶向並穩定G4鏈體(G-quadruplex,G4)結構,抑制G4解旋,進而誘導複製依賴性DNA損傷(replication-dependent DNA damage),最終導致癌細胞凋亡。由於G4結構在腫瘤細胞中表現更為顯著,與癌細胞基因組的不穩定性及特定癌基因的活化密切相關,而Pidnarulex能夠靶向這些結構,使其成為各種癌症的潛在治療藥物;且該計畫由NCI主導,涵蓋臨床研究設計、費用支出與執行資源。此外,去年底用於治療復發/難治型兒童及青少年實體腫瘤新藥Silmitasertib(CX-4945)亦已進入一/二期臨床試驗,並申請孤兒藥及罕見兒科疾病資格認定,由於臨床前研究均具有顯著療效,多項藥物終於進入臨床階段里程,可持續關注。
其他如醣聯(4168)的醣抗體與碩準「萬能抗體鎖」平台的合作,可望成為次世代ADC藥物開發的新里程碑。擁有iPSC技術全球商化授權的三顧
(3224)集團旗下的樂迦再生(6891)。
RNA、ADC、AI受關注
再者,近年RNA核酸藥物研發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由於核酸藥物具備精準治療、開發時程短、成本相對較低等優勢,被視為繼抗體藥物之後的新一代藥物。隨著技術平台的不斷突破,包括LNP(脂質奈米顆粒)遞送系統、修飾核酸、GalNAc偶聯等技術的進步,提高了核酸藥物的穩定性、靶向性和藥效。而目前核酸藥物不僅已用於罕見疾病,更逐漸拓展到傳染性疾病、癌症和慢性病等領域;特別是近年全球傳染性疾病日趨廣泛且頻繁傳播與流行,市調機構統計,全球傳染性疾病療法市場規模將從二四年的四九三億美元,以三.七%年複合成長率成長至三三年的六八六億美元規模。而全球RNA療法市場規模則將從二三年的六八.三億美元成長至三四年的四○八.一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十七.六四%。
目前國內創新並領先的核酸藥物研發公司當屬智新生技*(7832),旗下SMART 3D核酸藥物開發平台,除具備獨特的副作用低、脫靶效應與藥物交互作用較少等優勢外,更不易產生抗藥性等特色,目前第一要務是推動IG-001(適應症COVID)或IG-002(適應症流感)的臨床試驗,就創新趨勢而言具備產業價值,但從基本面來看,先行者的孤獨還需要一段時間。
Q2營收創新高股可留意
AI藥研是近年來國際製藥大廠積極耕耘的一環,利用公司過去內部研發單位累積的龐大資料,透過AI技術篩選成功機會最大化的可行新藥研發方向,國內新藥研發公司,也逐步跨入該領域,包括訊聯基因(4160)與公家單位合作開發AI流感藥物篩選平台、安成生技(6610)以老藥新用策略(drug repositioning),選取作用機制與其致病機轉緊密對應的已上市藥物,針對目前尚無治療用藥或病患需求未獲滿足的適應症開發新劑型、華安(6657)將現有舊藥藉由自行開發的AI軟體輔助,找到最佳應用的新適應症等。
此外,中美貿易戰與生物安全法持續帶動CDMO的新契機,特別是生物製劑的CDMO需求,國內生物CDMO公司包括台康生技(6589)、永昕(4726)、保瑞(6472)/泰福KY(6541);在細胞藥物的CDMO公司則有台寶生醫(6892)與樂迦再生等。在Fed降息預期下,市場的豐沛資金仍有很大機會密集湧入優異的投資標的。
回到半年報營收(見表),上半年生醫股上市、上櫃營收成長逾三成以上公司共有二一家;有二二家公司第二季單季營收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這些公司都在今年有不少月份單月營收創新高,從該創新高公司中,搜尋穩妥股,為下半年投資選定口袋名單。此外,興櫃不公布季財報,因此上半年營收表現與去年同期相較,年成長逾三成公司有十八家,六月單月營收創新高股則有樂迦再生、永立榮(6973)、光晟生技(7561)、吉晟生(7762)、富禾生醫(7773)、思必瑞特(779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