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製造+基本面佳 有底氣 
  •   
      
作者:徐玉君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344期      出刊區間:114/03/21~114/03/27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的諸多經濟政策,導致全球景氣預測面臨若干不確定性,特別是近期明確指出將於四月二日實施的「對等關稅」,生技製藥產業也在川普的課稅名單之列,因此,擁有美國製造,輔以業績基本面表現亮眼族群,似乎成為短期盤勢震盪下的護身符。



三十家公司獲利創新高



由於川普即將執行的對等關稅,可能會依據各國現有的關稅稅率以及非關稅貿易壁壘等因素訂定,當然美國政府也會給予談判機會,只是這樣的政策將會加速各產業執行美國製造投資腳步,在台積電(2330)、蘋果率先宣布加碼美國投資之後,包括高通、輝達等也紛紛表態;然而,遠水救不了近火,這就讓原本在美國或在非對等關稅名單中擁有生產基地的個股成為股市香餑餑。

先從財報看起,去(二四)年上市/櫃公司年報已公告,累計生技醫療產業共計有三十家公司獲利創下歷史新高紀錄(見表),顯示國內生醫產業的營運業績,隨著取證、銷售市場的擴張,確實為公司帶來穩定成長的契機;除了獲利創新高公司外,連續三年營收、獲利、毛利率、營益率成長公司則有十八家,包括生達(1720)、和康生(1783)、訊聯(1784)、科妍(1786)、美時(1795)、大學光(3218)、永信(3705)、佳醫(4104)、東洋(4105)、聯合(4129)、訊聯基因(4160)、聿新科(4161)、久裕(4173)、強生(4747)、望隼(4771)、藥華藥(6446)、保瑞(6472)、晶碩(6491)、東生華(8432)等。這當中除了訊聯、佳醫、東洋外,其他均是連續三年成長且獲利創新高公司。

國內生技醫療產業長期仰賴出口創造業績,然製藥業因為原料藥大多來自中國及印度等美國對等關稅名單中國家,能夠研發自製原料藥成就一條龍生產模式的製藥業,才能排除對等關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其中國內專注於學名藥市場逾一甲子的永信,長期與國際各大藥廠策略聯盟、共同合作開發,集團旗下具有各類治療類別品項;歷經品牌藥到期後、學名藥市場大量成長提升的榮耀期;為了能快速擴張國際市場學名藥,集團發展早期即開發原料藥,一九七八年投資成立永日化學(4102),進行原料藥的研發與生產,目前已是國內專攻消炎劑的原料藥重要廠商。



永信集團證併效益現



永信近年更積極於進行集團整併,除了旗下永信藥品(旗下擁有北美Carlsbad廠生產處方藥及銷售)透過與永日的合作從原料藥到製劑一條龍自主生產外,更致力於縮短產品上市周期,快速反應市場需求供應鏈,成為集團在學名藥領域的競爭利基。此外,集團亦努力於透過併購進行外部擴張,特別是高齡化趨勢下所帶來的銀髮商機,包括保健品與寵物用藥。去年永信稅後淨利十一.六八億元,EPS四.三九元,不僅是連續三年成長,更創下獲利歷史新高,顯然集團整合效益的發揮,大幅提升了公司毛利及營益率。

同樣獲利創新高,且為國內生技業每股獲利王(EPS三八.六九元),同時又具備「美國製造」的保瑞,二四年一口氣完成三大併購案的整併,包括明尼蘇達州最大藥廠Upsher-Smith Laboratories(USL)、Emergent Bio Solutions子公司馬里蘭康登鎮的無菌針劑製造廠、以及紐澤西州罕病藥開發公司Pyros等的收購,收購總金額合計高達八五.八億元。當中的USL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整頓,將產能全力支應CDMO,今年將關閉汰舊老廠將產能轉至新廠,用以提升毛利、降低營業費用;而無菌針劑廠今年將新增一條快速產線,並於第三季投產,產能估計增加二至三成。由於目前全美境內約有二十二家生物藥CDMO業者,鑒於美國《生物安全法》的效應,對生物藥的CDMO需求強勁,保瑞結盟入股泰福KY(6541),利用泰福在美擁有FDA核准的商業化生產基地,以及保瑞生技的CDMO業務團隊的客戶基礎,提供客戶生物製劑開發及分析服務,對拓展保瑞集團生物藥CDMO版圖相當有利,集團未來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保瑞、藥華藥、大江成長可期



藥華藥去年獲利虧轉盈,EPS八.九六元,一舉攀上生技業EPS排行第十四名,公司旗下罕病血癌藥Ropeg持續取國際藥證,又逢競爭藥Pegasys斷貨的取代商機,使得公司今年營運成長備受期待;再加上該藥原料藥雖在台生產,不過卻是在美國廠充填,也符合美國「藥品在地製造」政策的條件。此外,除了在美擁有完整營運據點及商業化生產GMP廠的興櫃業者永笙KY(4178),更取得全球首家美國FDA核准的臍帶血幹細胞治療新藥RegeneCyte藥證,核准範圍高達八十種適應症,涵蓋十六種癌症、十七種先天代謝疾病、二十一種血液疾病以及二十六種免疫疾病等四大類別;只不過,今年前二月營收六六○九萬元,年增十一.六%,營運距虧轉盈還需要時間。

其他股價處於低基期的個股,如大江(8436),研發的GLP-1配方於今年一月獲得台灣專利認證,大幅提升大江該減重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加上旗下大江基因(6879)加入佳世達醫療集團後,去年十二月與聯新國際醫院合作的「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計畫」,三個月內已收案三位,同時與彰化秀傳醫院骨科部推動的合作計畫也在本月也獲衛福部特管法批准,去年創造五六三一萬元獲利,EPS二.一三元,為大江提供業內、外獲利利基。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