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往低處流  低基期股攻守皆宜
  •   
      
作者:江文勝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344期      出刊區間:114/03/21~114/03/27


受到美國經濟走疲、川普關稅變數、AI股估值下滑等利空籠罩,台股近期持續隨美股跌跌不休,美、台、日股市紛紛跌破年線轉空。



國際富豪賣股



川普的關稅政策讓國際金融市場陷入動盪,引起全球股市震盪,股神巴菲特近期就罕見對美國總統川普的政策發表評論,稱關稅某種程度上屬於「戰爭行為」,並警告懲罰性關稅恐推升通貨膨脹。

穆迪經濟學家警告,川普的關稅政策,恐讓美國經濟出現比衰退更糟的結果,就是陷入半世紀以來首見的「停滯性通膨」。在此同時好幾項指標顯示,美國經濟動能轉弱。

如美國勞工部七日公布,二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十五.一萬人,低於預估的十六萬人增量,但高於元月的十二.五萬人(修正數)。二月失業率回升○.一個百分點,為四.一%,比預估的四.○%略高;勞動參與率下降○.二個百分點,為六二.四%,低於預估的六二.六%;就業不足率上升○.五個百分點,達到八%,是二○二一年十月來最高,顯示兼職勞工大幅增加。

根據亞特蘭大聯準銀行的GDPNow指標追蹤系統顯示,美國第一季GDP可能萎縮二.四%,創二○二○年第二季新冠疫情高峰期以來最大經濟衰幅。

物價上漲以及經濟成長放緩的雙重威脅,使得消費者、企業領袖與決策者焦慮不安,也反映在投資人近來棄股抱債的趨勢上。

尤其國際富豪家族今年來更掀起賣股潮,根據外電報導,像義大利億萬富豪安利亞(Agnelli)家族近期宣布,計畫賣出市值約三○億歐元的法拉利(Ferrari)股票,芮曼(Reimann)家族資金經理人,宣布賣出市值約二五億美元的美國飲料和咖啡集團Keuring Dr. Pepper的股票,玩具業巨擘樂高集團(Lego)的創設家族,也申報將賣出市值約十五億丹麥克朗(約合二.○九億美元)的ISS A/S辦公室服務公司股票。

還有南非的魯伯特家族(Rupert)則調節手中的英美菸草公司(BAT)所有股票,另外瑞士諾華製藥公司大股東聖多斯家族(Sandoz)基金會,也賣出本身持有的一.二%諾華股票,市值約二六億瑞郎(約二九億美元)。這些賣股行動發生在美國總統川普就職後數周內一再做出實施關稅的威脅,導致股市激烈動盪之際。

顯示川普的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影響國際富豪家族持股的意願,尤其在美國股市處於相對高檔之際,更加牽動國際股市敏感的神經。

去年強勢美股,今年至今短短不到三個月,道瓊M頭形成,並回測年線支撐,Nasdaq、費城半導體等均已跌破年線,增添台股壓力。



港股多頭輪動



雖然短期港股也跟進回檔修正,但從技術面來看,香港科技股僅是多頭格局的長多修正,畢竟如恆生科技股指數今年來漲幅高達四成,國企股指數、香港恆生指數今年來漲幅也都超過十五%。漲多的回檔修正降溫,換手整理後更有利下一波多頭行情啟動。

港股尤其科技股漲勢,主要是建立在今年來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中國科技行業憑藉技術創新,在AI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同時,從大陸兩會後的經濟刺激政策,以及對機器人、半導體、自動駕駛等科技行業的扶持力度來看更是吸引各方資金湧進。

除了大陸南向資金之外,更吸引南韓資金轉進。今年二月南韓投資者投資A股和港股的月度交易額達七.八二億美元,月增近二○○%。二月十七日至二十八日,南韓投資者淨買入規模排前十的海外股票中,中國股票就占了六檔,多為電動汽車、AI、晶片等科技行業的龍頭企業。不僅創二二年八月以來新高,且遠超同期南韓投資者對歐洲和日本股市的投資規模。

今年以來,隨著中國大陸科技股表現強勁,在南韓交易所上市的中國指數ETF漲幅亮眼。據了解,截至二月底,南韓交易所上市的中國指數ETF基金共四四檔,其中,漲幅最大的ETF基金近一個月收益率高達六二.八%,吸引南韓投資者對中國概念的關注。

這些國際資金對港股市場並非完全了解,因此投資上只會買世界知名的大型龍頭股,就像這幾年外資錢進台股大幅買超的都是具世界知名度且流動性佳的權值股,如台積電(2330)、廣達(2382)、鴻海(2317)等。

因此投資人若在台灣券商戶頭有開複委託交易要投入港股,選股方面,建議不宜買二三線、中小型股份。參考美股炒ChatGPT時的經驗,Nasdaq科技七雄表現明顯領先大盤,再者,外來資金買港股概念亦較簡單,會挑選全球具有知名度且具有高度流動性的大型股,與AI、機器人有關,又能代表中國科技創新的阿里巴巴(09988.HK)、騰訊(00700.HK)、美團(03690.HK)、小米(01810.HK)、中芯(00981.HK))等幾檔重要個股為主。

雖然大型科技股漲多進入高檔震盪,港股多頭轉由新股、生技股接棒輪動,生技醫療中包括藥明生物(2269.HK)、藥名合聯(02268.HK)、藥明康德(02359.HK)、復星醫藥(02196.HK)等技術面完成整理後接棒展開補漲。

去年底掛牌的越疆科技(02432.HK)是中國第一家掛牌上市的第一檔協作機器人個股。越疆科技位於深圳,成立於二○一五年,由山東大學校友劉培超和郎需林共同創辦。在過去的發展中獲得了深創投資、前海母基金、中金資本等數十家知名機構的支持。

雖然越疆科技仍處於虧損中,但短短二個多月,股價從十八.四二港元漲升到七一.四元,漲幅高達二八七.六二%。

除了越疆科技,其他協作機器人公司也積極籌備上市,例如,節卡機器人和遨博智慧都已啟動科創板上市計畫。這些公司的上市潮,不僅意味著它們的技術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也反映了協作機器人行業未來的蓬勃發展,香港股市中機器人相關族群可望接棒AI成為另一股新主流。



指數破年線 個股表態



回來看台股,加權指數及櫃買指數翻空跌破年線之後,去年強勢漲多股紛紛出現輪動補跌走勢,只剩個股單獨表態。像上周《專欄》介紹的茂綸(6227)去年財報公布,EPS六.五五元,較二三年EPS四.一八元大幅成長五○%以上,激勵股價突破百元創下歷史新高。

不讓香港上市的越疆科技轉美於前,台灣興櫃掛牌的工具機控制器大廠新代(7750)受惠中國控制器自主化趨勢,近年營運成長加速,公司也規劃開拓東協、印度等市場,拓展國際版圖。台灣總部設於新竹、中國總部則設於蘇州,目前蘇州廠約占其合併營收九成,而因應東協市場開拓,新代也已在馬來西亞買廠。

新代受惠中國控制器自主化趨勢,營運表現亮眼,去年合併營收一○八.○八億元,年增三七.二九%,淨利十三.七三億元,年增一一○.九%,EPS高達二二.三一元,今年擬發放十一元現金股利。

新代今年前二月營收年增三八.八%,全年營運可望維持高成長,證交所審議通過新代申請上市案,預計第三季可望順利轉上市。

台灣精銳(4583)去年EPS十四.一五元,目前股價七○○元以上,香港掛牌的越疆科技仍在虧損,今年股價漲幅近三○○%,對照新代去年獲利及今年營運成長性,將有比價台灣精銳與中國越疆科技的潛力。

另受惠歐洲提高軍費支出,jpp-KY(5284)有航太等級製程與精密機構件的技術實力,受到歐洲軍武航太客戶的看好,前二月營收年增率達二八.六六%,營運在去年掉入谷底、今年可望大幅回升下,股價也有蓄勢待發的味道。

茂訊(3213)的軍用強固型電腦占營收比重提升到五成,且出貨地區主要在歐洲,將可望明顯受惠歐洲國防支出提升。

茂訊去年EPS六.七五元,今年欲發放現金股利六元,近年受惠國際地緣政治因素,其軍工應用的強固電腦業務大幅成長,也提升毛利率,一月營收三.六四億元創新高,年增三八%,公告一月份自結損益,單月淨利高達○.九六億元,年增七四.五五%,單月EPS一.六四元。二月營收年增四○.三%,累計前二月營收年增率達三八.八%。法人預估今年EPS可望挑戰十元以上,近期漲多量縮拉回止跌後應該又是介入點。



保勝光學異軍突起



台達電(2308)轉投資五六.七五%的安控廠晶睿(3454),業績及股價仍在相對低檔且有同步轉強跡象值得追蹤觀察。

安控廠晶睿積極結合AI與安防技術,代工事業持續穩定出貨,品牌事業在亞太、歐洲和日本市場表現突出。其中在歐洲已成功拓展教育市場,與比利時KA Beveren運動學校合作,導入AI安防解決方案,近期成功拿下巴西大型訂單,帶動品牌出貨量上升。

從營收走勢來看,晶睿自去年九月起,單月營收年變動率已轉正,並連續六個月維持年增趨勢。法人預估,晶睿在二三、二四年連續兩年營收疲弱後,迎來營運反轉向上的一年。

技術面來看,晶睿股價在低檔震盪整理近八個月,近期股價慢慢彈升回到所有均線之上,且所有均線糾結後目前除年線之外皆已陸續翻揚,水往低處流,資金往低基期股集中,晶睿在今年一月股價一一○∼一三○元之間連續出量,似乎有資金已提前進場卡位,技術面剛從低檔轉強,配合業績面也剛從谷底翻揚,中長期發展值得追蹤。

保勝光學(6517)去年EPS三.六七元,今年發放現金股利一.五元,毛利率超過四○%,負債比只有十五.一三%,財務結構健全。

保勝從PCB設備應用起家,五年前進入半導體光學鏡頭領域研發,目前已展現成果,並即將步入量產階段,法人估今年EPS挑戰五元,成長性強。技術面均線集結後全數翻揚,股價長紅棒表態,今年有望異軍突起。

(本專欄中所提及上市、上櫃、興櫃等相關個股僅供資料及心得分享,並不具個股推薦與投資建議,相關投資建議請參閱pressplay每天於盤前或盤後之個股或大盤分析)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