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政策、停滯性通膨威脅、經濟數據惡化、Fed決策難度提升,增添三月全球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升高。反映在全球股市上更是呈現多空兩極,美股四大指數表現相對弱勢、日經指數跌破所有均線走空,但歐洲德股頻創新高、亞洲港股持續強勢表態,而台股隨美股波動震盪修正,選股困難度大幅提升。
美股多頭有壓力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川普從三月四日起對加拿大、墨西哥銷美商品課二五%關稅,同時提高中國商關稅至二○%,創近一個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新關稅之後,加拿大、中國、墨西哥相繼反擊。
川普貿易戰接著恐怕燒向亞洲,根據美國財政部最近公布的報告,除了中國,台灣、越南和日本對美國貿易順差在亞洲也名列前茅,這些國家也面臨美國加徵關稅風險。另一方面,從去年對美國出口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來看,亞洲前三名分別是越南、台灣及泰國,其中越南占比約二五%,台灣近十五%,代表美國加徵關稅對這三國影響最大。亞洲部分經濟體也面臨對等關稅風險,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如果美國決定對等關稅時只考量有效關稅落差,亞洲國家可能以印度、泰國和南韓最危險。
至於產業關稅方面,隨著川普提議對半導體、製藥、鋼鐵和鋁等產業祭出關稅,野村預期台灣、南韓、日本、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逾二五%出口,可能受到影響。
不只亞洲,川普接下來還會推出更多關稅行動,目標可能瞄準歐盟,川普已表示正在研擬對歐盟進口產品課徵二五%關稅,還計畫對半導體、藥品及汽車等加徵關稅。若這些國家也跟進報復反制,將使全球陷入以牙還牙式的貿易戰螺旋,對全球經濟的衝擊風雨欲來。
備受投資人關注的「巴菲特指標」,近期突破二倍創下歷史新高,遠高於其他國家,甚至遠超過一九七○年以來的平均值○.九五;此外,包括市盈率、市淨率、股價與企業盈利比等在內的九大估值指標,也全數進入警戒區域。對此,市場專家紛紛示警,加上「股神」巴菲特近期的一系列動作,更加深投資人對美股前景的擔憂。
去年多頭表現亮眼的費城半導體指數最近已經領先跌破所有均線支撐轉空表現最為弱勢,其次Nasdaq一度跌破年線支撐,道瓊高檔盤出M頭壓力有待化解,S&P 500創新高之後連續下跌回測年線支撐。
港股漲多震盪
相對美股的弱勢,港股持續強勢表態,DeepSeek的技術突破,吸引全球資金聚焦大陸科技產業,持續為陸企帶來價值重估、股票評價回升契機,觀察香港恆生股市從二○二五年開市以來,多頭一路猛漲創下自二二年二月以來的最高點,其中代表陸資動態的南向資金更是最大推手之一。
統計二月份,南向資金淨買入港股近一五二八億港元,為二一年一月以來最大單月淨買入,也是一六年深港通開通以來,史上第二大單月淨買入。二○二五年迄今,南向資金淨買入港股約二七八四億港元,超過二○二四年全年淨流入的三成以上。
南向資金已經連續第二十個月穩定流入香港,二月份平均貢獻四七%的每日成交量,在近一六○檔股票中,合計持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股份。
港股在這波反彈中,大陸投資人扮演關鍵角色,這是與以往最大的不同之處,突顯其在香港市場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也縮短了A股與H股的溢價差距。
A、H股溢價指數在去年二月一度衝高到一五七.四三,去年十月初港股強彈後,一度降至一三八.二八,之後隨著港股回跌又升高到一五○.九四。今年Seepdeek掀起AI旋風、宇樹科技颳起機器人熱潮,香港科技股領軍強彈指數,恆生科技股指數短短二個月漲幅超過四○%,又讓AH股溢價指數降到一三一.四三。
同一檔公司在大陸A股價格長期以來持續高於在香港H股上市,主要由於大陸資本帳未全面開放,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加上A股不允許放空及欠缺對沖工具,AH股難進行套利,使得兩地市場不能透過市場力量減低差價,造成同股不同價的現象。雖然市場預期中港兩地市場互聯互通擴大後,兩地差價會因而收窄,但始終維持一定程度價差。
統計一五至二四年的十年期間,AH股溢價指數約介於一二○∼一五○之間,摩根士丹利表示,港股的反彈主要來自科技股,尤其DeepSeek提升了市場對大陸AI產業競爭力的信心。且摩根大通認為,大陸科技股估值仍然較低,隨著AI、半導體產業發展,港股的吸引力將進一步上升,雖然目前AH股溢價指數回落到一三一.四三,但仍有利H股中的科技股整理之後再度走高。
尤其大陸製造業景氣也有回暖跡象,大陸統計局稍早於三月一日公布的二月製造業PMI為五○.二,反彈一.一點,重回擴張區間。接著財新網公布二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五○.八,較一月回升○.七點,為近三個月來高位,同時高於市場預期的五○.三,反映製造業生產經營活動擴張加速。
而政策面支持民企發展的風向球也有轉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二月十七日出席民營經濟座談會後,大陸官媒新華社三日發表文章,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說「我是一貫支持民營企業的」為標題,強調習近平過去多次在不同會議和考察中表達對民企的肯定。
實體經濟面復甦露出曙光、政策面的作多加持,對照陸股橫盤築底整理已久,未來若A股掛牌的科技股能在政策作多下跟進補漲,又將拉高AH股的溢價空間,此時也是有利H股持續強勢表態。
未來科技含量尤其AI、機器人相關的A、H股有望持續高度聚光。
台股多頭續聚焦小型股
國際局勢壟罩多重變數,台股與美股連動密切,加上外資大舉賣超,期指空單又超過四萬口,加權指數波動劇烈且多空方向難預測,多頭焦點持續放在技術面多頭,基本面又有強勁成長機會的中小型股身上,近期陸續公布去年財報及二月營收,可從當中挑選具題材性的優質好股。
像茂綸
(6227)長期在半導體代理業務領域深入扎根,代理Epson、Nvidia、Renesas等全球一線半導體大廠產品線,隨著母公司Mancica近年成功拓展多元化業務,茂綸也逐步從半導體通路商轉型為全方位的解決方案供應商。茂綸去年底宣布收購同為母公司日商Macnica集團旗下的在台子公司—數位資安iSecurity Inc.,正式成為關係企業,除了強化公司間的業務協同以及資源整合資源,還可為業績帶來長線成長動能。
茂綸去年前三季EPS四.一七元,估全年可達五.五元,今年併購效應發酵,全年獲利可望更上層樓,EPS上看七元,目前本益比不高,長期穩定高配息,震盪拉回到半年線支撐應又是介入點。
俄烏即將停戰、擴充國防支出德股頻創新高,俄羅斯股市也因戰爭有轉圜今年漲幅二五.三六%,回頭看台股受惠俄烏可能停戰族群及個股中,以崧騰
(3484)最值得留意。
崧騰受惠重建商機
松騰營運主軸以電動工具、伺服器和AI Edge相關,潛在動能為醫療。其中手工具日系大客戶Makita將受惠重建商機,法人也預期,該客戶除庫存水位更趨健康外,Makita去年力推四八V重機具新品,此也有助崧騰交貨的電源開關模組單價提升,帶動今年手工具應用更正向發展。
根據Makita公開揭露的財報數據,約有四成以上營收來自於歐洲,去年歐洲、日本、中東/非洲也是主要成長區域。因俄烏停戰出現曙光,外界認為,除第一階段的重建需求外,製造業與終端消費也將受惠降息與東歐勞工重回西歐市場更趨樂觀。
伺服器和AI Edge應運相關方面,DeepSeek造就AI Edge端需求提升,帶動工業電腦以及電源需求,崧騰主要出貨為電源開關零組件,避免防爆之安全機制,該產品營運也會跟著提升。
車用產品方面,目前EV模組是三個電力(電控、電機和電池)系統整合在一起,讓體積縮小且更輕,成本有競爭力,崧騰則致力於電的解決方案,例如消除電磁干擾,主要客戶如台達電
(2308),台達電再給歐美終端客戶。
來自醫療領域,主要為注射筆,自製率達八○∼九○%,外觀看起來一樣,但裡面零件還是有不同,影響不管是劑量和注射精準。去年營收成長近一倍,營收在五○○○萬上下,今年預估可成長到七○○○∼八○○○萬。
戰爭前崧騰是一家EPS八元的公司,如今戰爭終結,歐洲經濟走向復甦,建築和公共工程為電動工具帶來龐大需求、法人預估崧騰去年EPS可達四元,今年挑戰五.五元,二六年EPS甚至有機會上看七元,目前本益比偏低。Makita股價近期來到五四○四日圓創波段新高,二三年迄今漲幅達七六.六%,崧騰營運與Makita關係密切,業績及股價可望連動。
(本專欄中所提及上市、上櫃、興櫃等相關個股僅供資料及心得分享,並不具個股推薦與投資建議,相關投資建議請參閱pressplay每天於盤前或盤後之個股或大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