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電股風雲再起 華城衝刺外銷  銅價走揚 電線電纜跌深反彈
  •   
      
作者:黃俊超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341期      出刊區間:114/02/27~114/03/06

近期銅價反彈,有助於電線電纜與相關業者表現,尤其具有庫存優勢的廠商,重電則還將受惠川普政策,外銷比重高則營運表現更優。


國際銅價在去年最後一個交易日,下跌至每公噸八六五二美元,逼近八月五日低點後展開彈升,近期回到九五○○美元附近。去年五月國際銅價創下歷史新高,不過需求端受制於全球製造業表現相對疲軟,尤其是中國需求量明顯下滑,而在供給端,全球銅礦產量從二三年起恢復成長,特別是在智利、印尼和美國,再加上剛果民主共和國礦山項目的額外產出,導致全年整體依舊是供給過剩的狀況。



銅供需或將緩步趨於平衡



不過根據中國廣東金控期貨報告顯示,中國銅原料聯合談判小組確定今年第一季現貨採購指導加工費,將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六八.八%,且進口加工費一度下跌至負值,加工費下跌原因為產量成長速度放緩,而精煉產能卻仍處於擴張,不論冶煉或精煉,主要都在中國進行擴張,加工費下跌即新增產能可能延後投產。綜合數據則顯示二四年銅產量增幅,遠低於前一輪產能擴張期的成長幅度。

除了新能源帶動銅需求成長外,全球AI產業高速發展,尤其中國DeepSeek殺出重圍過後,預期類似的模型與延伸應用將持續蓬勃發展,且絕對不僅止於美中之間的科技戰,全球主權AI也都展現積極態度,該領域對於銅需求將有可能成長超過五%。全球最大礦業必和必拓去年曾表示,數據中心對銅的需求還不到一%,但是預期至二○五○年將增加至六∼七%,而AI興起所帶動的相關需求,在五○年之前每年都將增加三四○萬噸,整體來看,全球銅需求量將從二一年的三○四○萬噸,成長至五○年的五二五○萬噸,成長率為七二%。

俄烏或是中東停戰後的重建工作,必定涉及眾多基礎設施建設、電力設施修復與新建等,銅為建築與電力的重要材料,也會是需求端增加的因素之一;美國媒體The Hill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積極引導製造業回流,將銅作為國家優先事項是正確的,但是到處引戰加徵關稅的做法可能是有疑慮的,美國只有二座銅冶煉廠、一座再生銅冶煉廠和十七座精煉廠,全球高達九七%的銅冶煉與精煉產能由中國控制,而美國從一九九五年進口銅占需求量的十%,目前已來到五○%,預期三五年將達到三分之二,主要供應國為加拿大。

根據國際銅研究組織(ICSG)預估,二四年全球銅礦產量將成長一.七%、二五年成長三.五%,而中國精煉銅使用量二四年成長約二%、二五年一.八%,扣除中國的成長率反而較高,二四年增加二.四%、二五年三.七%,並預期二五年供給過剩將降至二○萬噸左右,智利國家銅業委員會預估數據則相對樂觀,預期今年將轉為短缺十一.八萬噸,不過明年供給過剩二一萬噸。整體來看,供需之間應不至於惡化,約當趨於相對平衡。



華新受惠重建題材



華新(1605)去年EPS僅○.六九元,為近九年來最低,尤其第四季為近三九季以來首度轉虧,主要是占營收比重最大宗的不鏽鋼業務,其中超過三成在歐洲表現不佳,資源事業毛利率更為負三%,公司決議配發現金股息○.五元。不過華新對第一季展望仍有期待,台灣不鏽鋼業務預期將優於去年第四季,中國受惠政策帶動,接單狀況良好,去年第四季收購德國無縫鋼管製造商MST百分之百股權,並更名DMW,將有助持股七成的義大利子公司CAS優化熔煉產能,可望發揮垂直整合綜效。

占比約二五%的電線電纜業務,則可望持續維持穩健表現,台電高壓在手訂單持穩於高水位,民間市場則仍須觀察建商進場速度,預估第一季可望持平去年第四季、優於去年同期,而占比約兩成的資源事業,市場仍待整合,持續再觀望。二一日的法說會上,華新也表示,若俄烏停戰,重建對於不鏽鋼應用於工廠、汽車、家電及消費品,對不鏽鋼業務將會帶來正面助益。

除了銅價上揚外,受惠台電規劃今年固定資產投資二六九○億元,電線電纜股多能維持一定的營運動能,華榮(1608)為超高壓電纜線路統包工程廠,從事電線電纜及銅製品加工、製造、銷售、施工等業務,與第一銅(2009)交叉持股,第一銅主要生產各種銅製品與銅片製銷與加工、鋼片和廢銅鐵買賣,兩家公司乃至於整體電線電纜業者,營運都有望獲得正向發展機會。



華城外銷比重挑戰過半



全球龍頭國家持續砸錢發展AI,為了滿足電力需求,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將設立國家能源主導委員會(NEDC),並表示AI工廠所需電力至少為目前的兩倍,藉由設置NEDC,美國將在能源領域占主導地位,也顯示將更加重視電力基礎建設。美國官員也預估,最快在二八年之前,訓練AI所需能源將達到五百萬瓩(GW),供應約五百萬個家戶供電。

國內重電四雄股價沉寂多時,近日股價雖反彈,然皆尚未站回到二四○日均線之上。華城(1519)積極拓展海外業務,自二三年的三六%、二四年的四五%持續提升,今年將持續擴增外銷比重、降低工程比重,擴增產能至少達到三成以上,大部分規劃在外銷市場,有望帶動外銷占比突破五成,客戶涵蓋歐、美、日等主要電力公司,在十五家以上的公用事業中位居核心供應商,訂單來源頗為穩定。

華城去年營收年成長四五.四%,在前三季獲利已優於前年的基礎上,全年將首次突破一個股本,一月營收又較去年同期成長八九%,並已開始接二七∼二八年訂單,三大業務以外銷持續受惠川普政策,有望持穩高成長態勢,毛利也相對豐厚,仍是成長的最大動能,另也將持續爭取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標案與綠能相關業務,法人預估今年營收將有機會再成長三成。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