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運來了!成衣業否極泰來  景氣谷底復甦 供應鏈集中化
  •   
      
作者:黃俊超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304期      出刊區間:113/06/14~113/06/20

隨著庫存趨於健康水位,搭配奧運將至,紡織產業將可望迎來轉機,重返成長軌道,可特別留意成衣代工廠的營運表現。
時隔整整一百年,第三三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再度回到法國,七月二十六日起在巴黎舉辦,為繼二二年國際足總世界盃後,第二個擺脫疫情陰霾的世界級體育盛事,雖然僅距離上屆東京奧運僅有兩年,且一般預估經濟損失超過一兆日圓,不過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預估,巴黎奧運轉播廣告收入就將達到十二億美元,尤其本屆奧運強調兩性平權精神,參賽運動員男女比例均等,將吸引更多女性商品產業投放廣告。

隨著清倉拍賣的庫存去化步入尾聲,綜合各廠說法,品牌廠採購力道已有逐漸回歸正常跡象。紡拓會資料顯示,今年首季美國服飾進口量出現二二年第三季以來首次成長、年增一.五%。



奧運題材激勵



另一項數據則架構在美國持續降低對中國製造業依賴,縱然近五年中國服飾單價累計下跌二二%、其餘來源全面上漲,不過美國自中國進口額下降四○%,轉向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根據Statista預測,二三年全球服飾產值約一.七四兆美元,到二七年會達到一.九四兆元,年複合成長率約三%,縱然短期內成長幅度將可望回歸到正常軌道,不過後續成長力道將會趨緩,成衣產業雖然可維持相對穩定,但是也代表代工業者若無法取得新客戶、新市場,在同業價格競爭之下,將很難出現成長。

而Statista數據也顯示,二二∼二三年整體市場成長約十八.八%,尤其是女性服飾市場成長強勁,幅度達到二八.九%,銷售通路中Outlet成長率二七.七%,則表明市場對多樣化銷售渠道的需求,而在競爭激烈的快時尚市場,二一年市場規模九一二億美元,二二年提升至一○六四億美元,預估將持續至二七年接近一八五○億美元,除了反映消費者對於變化迅速的流行服飾需求外,實體店面搭配線上購物,也有助零售商與消費者達成雙贏局面。

再從另外兩個機構的報告來看,Maximize Market Research指出,二二年全球機能服飾規模二九四七億美元,預估至二九年將成長至四九二八.六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七.六二%,而Euromonitor則預測,二二年全球運動服飾銷售額達四二五五億美元,十年內將以六.二%的增速成長至七七一八億美元。

其中,戶外服飾成長性更高一些,年複合年均成長率為六.四%,高於疫情前十二年(二○○七∼一九年)的三.七%。而二二年全球運動鞋銷售額總計一五二四億美元,預計至二七年年複合成長率為三.六%。



機能服飾需求成長動能強



綜合來看,不論是運動服飾或是機能服飾市場,需求成長幅度都將會高於整體服飾一倍以上。尤其是機能服飾市場,除了美觀之外,更重要的是功能性,吸濕排汗、隔熱、防紫外線、異味控制與耐用等,且廣泛運用於運動、戶外、醫療制服、軍事、防護裝與工作服等,北美市場具有主導地位,除了對於運動賽事的熱愛之外,戶外防水、防風等功能降低惡劣天候狀況影響,歐洲則是第二大市場,尤其是緯度較高的寒冷國家,亞洲也隨著可支配所得提高,帶動運動健身等保健觀念普及,需求正迅速成長。

製造業供應鏈管理營運模式,多採取全球採購,尋找質量高、價格低的供應商,多地區採購資源具有彈性配置、議價及採購效率較高優勢,不過疫情過後出現變化,品牌商減少供應鏈,不過留下來的供應商則能增加訂單量,而製造商則會採取區域布局、分散而在地化等方式應對,不僅有利於調配而提升資產使用率,且也有效降低成本、減少庫存。前提是各方面能力都要達到品牌商要求,適者生存、不適者則淘汰。



儒鴻、光隆步入旺季



不同的場合對於穿著有不同的需求,服飾、鞋類與穿搭配件除了產品優質,品牌定位也在消費者心中占據不同的形象與地位,如精品跨運動、時尚潮流兼具功能等,跨界、聯名成為市場寵兒,也使得旗下擁有多品牌的廠商,優勢逐漸顯現,相較於較為專注於單一市場的品牌商,反而會有一定程度的包袱,近年多家中小型品牌成長力道強勁,也是帶動代工廠業績成長的重要因素。

儒鴻(1476)將進行世代交替,董事長洪鎮海表示,今年營運將谷底回升,接下來進入傳統旺季,縱然包含Nike、Lululemon等大型品牌商展望偏向保守,不過對儒鴻訂單影響並不大,且積極培養六名具有潛力的新客戶,預估這六個客戶上半年占營收比重十∼十二%,下半年可望攀升至十五%,明年則挑戰倍增至三成,成為挹注營運的動能,而印尼新廠一期於去年底已全產能投產,二期九月也有望全廠開出,可望帶動印尼廠正式轉虧為盈。

光隆(8916)已成功轉型為戶外機能服飾大廠,第一季稅後純益創下同期新高,雖然四月營收受到客戶調整交期影響,呈現年月雙減,不過公司仍有信心整體第二季業績,將優於去年同期,除了成衣將進入出貨高峰期外,家紡主力客戶為日本家居龍頭品牌,積極在中國、東南亞與南亞擴產,目標三二年全球店數達三千家,將成為家紡業務成長動能。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