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高鑫股價崩跌看中國消費市場  蓋牌GDP,內情不單純
  •   
      
作者:黃啟乙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218期      出刊區間:2022/10/21~2022/10/27


多年以來,都認為中國有超過十三億人口的市場,只要能夠在中國作生意,隨便都比只有兩千三百萬人口的台灣強!但是,現在可能不太一樣了!尤其中國居然宣布,不再公布GDP,這是非常嚴重問題,也代表中國的問題比想像中嚴重!

應該可以這樣來說,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也創造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所以美國最大的零售消費通路商Walmart,在美國市場的培養之下,成為全球最大的通路業者,截至目前為止,Walmart的市值依然達到三千六百多億美元,在全球企業之中,市值依然是排名在前二十大。

Walmart在一九七○年代,開始於美國阿肯色州,而後隨著美國經濟的成長,GDP不斷膨脹,Walmart便進一步在美國搶得市場,最後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零售消費通路商,尤其在二○○○年之後,有一段時間,Walmart市值一度成為全球前五大市值的企業,而大股東也成為全球最有錢的家族。



Walmart跟著美國壯大



雖然這些年網購崛起,亞馬遜以網購起家,市值迅速膨脹而上,不僅超越了Walmart,也來到一兆美元以上,但Walmart依然可以抵抗網購的挑戰,獲利及市值保持相當水準。

也因為Walmart在美國市場成功的經驗,當年在預期中國經濟將起飛之際,潤泰集團便進軍中國,成立中國大潤發,企圖複製Walmart成功經驗。

大約在一九九八年前後,潤泰集團將台灣大潤發的股權賣給了法國歐尚,於是尹衍樑便指定了當時潤泰紡織總經理黃明端,赴中國投資大賣場。

進入二○○○年之後,中國經濟進一步起飛,尤其在加入WTO之後,更吸引全球外資紛紛搶進中國投資,中國除了是世界工廠之外,這個世界也開始預期,未來的中國也可能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消費市場。

於是,國際大型賣場也紛紛搶進中國,包括:Walmart、家樂福以及台灣的大潤發,而中國本土的聯華超市、和各國便利商店也迅速崛起!

雖然在○八年金融海嘯之後,中國的網購市場快速壯大,但大賣超持續擴張中,而中國大潤發在中國的發展,也超越了Walmart及家樂福,令母集團─潤泰全(2915)以及潤泰新(9945)也因而母以子貴,水漲船高。

而後,中國大潤發的控股公司高鑫零售(06808.HK),在二○一一年於香港掛牌上市,到了二○一七年,阿里巴巴以六塊多港元的價格收購高鑫三六%股權,而後不斷增加持股,高鑫的股價在二○二○年六月也一度漲到十三.四港元。



高鑫市值剩一五○億港元



但至此之後,高鑫的股價便一路走低,到上周股價居然跌到一.六港元左右,只剩下股價高峰期的十分之一,而市值也有一五○億港元。

至目前為止,高鑫仍是中國領先的零售通路商,在全中國二三二個城市擁有四八四個大賣場、六家中型賣場以及二四個小型超市,重要是市值只有一五○億港元,約新台幣五百多億元。

相對於台灣的賣場,如統一超商(2912)股價約二七○元左右,但市值卻來到二千八百億元以上。

至於全家(5903)近期股價明顯下跌,但市值仍可達到四百億新台幣,與高鑫零售市值相差不多。

也許可以從統一超的發展來看,同樣自二○○○年之後不斷壯大,在二○○三年股價最低曾來到三八.七元,而後一路漲到二○一八年的三七八元,股價漲了近十倍,若再把每一年的股息算進去,股價是漲二二倍。

所以,投資台灣的統一超,獲利遠遠大於高鑫,這種結果超乎很多人意料之外。

而且過去十多年來,台灣的全家也一直在布局中國市場,但到目前為止,中國不僅沒有對全家帶來獲利的挹注,反而在年年虧損之下,拖累了全家的獲利。

尤其自疫情爆發之後,中國不斷清零、封城,已造成零售消費市場極大傷害,也令全家的獲利走低。而以台灣為主要市場的統一超,獲利仍維持穩定。



超市、賣鞋通路一樣慘!



不僅如此,中國另一家知名的連鎖超商─永輝超市(601933.SH),股價在近年來也是每況愈下!在二○二○年四月,股價仍高達十一.二人民幣,如今也跌到三人民幣左右;再看到由台灣寶成(9904)所投資的寶勝國際(03813.HK)是中國主要的運動商品的連鎖通路,而股價的表現也是慘跌而下,在二○二○年初,股價仍接近三港元,如今也只剩下○.四五港元左右,市值也萎縮至二五億港元上下。

從上述這些公司的表現來看,從高鑫、永輝超市再到寶勝國際,意味著中國的內需市場正面臨極大的衝擊,除了美中貿易戰之後,中國的經濟已受到嚴重打擊,再加上二○二○年之後的疫情爆發,更令中國雪上加霜。

現在疫情已接近三年了,各國早已陸續解封,包括台灣也是如此!但只剩下中國還在清零、封城。

也許可以推想一下,一旦中國改變想法,不再清零時,那時中國恐怕要面臨一次「災難性」的疫情大傳染。近三年以來,中國的清零令群體免疫力相對低很多,而中國目前有十四億人口,醫療體系沒有那麼健全。若期待中國要恢復正常生活,恐怕會需要更長時間。

在今年第二季中國採取更嚴厲的清零、封城之下,已導致經濟受到嚴重衝擊,許多訂單已由中國移出,故而對照下半年之後,以東南亞為據點的廠商,營收已大幅跳升而上,已看到端倪,到現在中國還是不改清零政策,移出中國的訂單恐怕回不去了!



GDP數字蓋牌不太尋常



可以想像,未來中國的經濟可能會更慘!最近居然公布,中國將無限期停止公布GDP等經濟數據,這種「蓋牌」的手法,只能說明中國經濟的情況,比想像中還嚴重。

更進一步來看,全球的研究機構失去對中國經濟數據的資料,這會不會對中國的債信評等造成影響?如果有影響,中國的金融機構及股市等資本市場,將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長遠而言,對中國愈來愈不利了!

再者,也意味著中國不再按照國際的遊戲規則走,這是最笨的操作手法。

回到台股來看,一如近期所言,以東南亞為生產基地的業者,將成為最大受惠者。

其中,一再提到的台達電(2308),近年的強勢演出,即是趨勢的指標,因為台達電早已逐漸將生產基地移往泰國的泰達電,同時也增加泰達電的持股,不要忘了,泰國是東南亞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也可能是未來電動車的生產國,故而台達電在泰國的布局,成為台達電發展上重要的成長動力。

經過這兩年之後,台達電的重要性已大幅上升,因而也開始令扶植的晶睿(3454),在今年展現了強大的股價上升力道。下一個目標,或可以注意台達電逐漸入股的立端(6245)



市場給予台達電高本益比



若再以本益比來看,台達電上半年EPS為五.二七元,而第三季營收又創下新高,來到一○六二.四八億元,又比去年同期成長三三.四%,按此預估,全年EPS也許有挑戰十一∼十二元機會,本益比超過二二倍以上;至於股價在前一段時間攻抵一五一元的晶睿,同樣第三季營收也創下歷史新高,上半年EPS為二.七四元,預估全年有機會挑戰六元,本益比也來到二二倍左右。

已經成為台達電入股對象的立端,近年來的平均EPS四∼五元,而上半年EPS為二.九一元,高於晶睿上半年的二.七四元;同樣地,第三季營收來到二五.四一億元,又較去年同期成長二四.九%。因而以上半年立端的EPS來到二.九一元來看,全年有坐六望七的機會,對照股價才六○元左右來看,本益比十倍,相對台達電及晶睿皆來到二二倍,立端相對較低,而且股價也處於近期的低檔區。

最近市場也傳出立端與台達電的整合效益,將進一步浮現,明年營收目標將上看百億元,而且在二○二四年之後,台達電也將接手經營權,不論這則傳聞的真實性如何?但重點是台達電已經是該公司最大的股東,未來將進一步加持,以股價而言,中、長期的表現空間可以特別期待。



疫後產業復甦趨勢



另外,生產基地在泰國的威宏KY(8442),代工生產旅行箱及品牌包包,在全球解封之下,業績正快速上升,上半年稅後純益衝高至二.八億元,而去年全年則是七千五百萬元,所以上半年EPS就有四.六七元,按此情況下,股價不斷上升,領先創下歷史新高。這也代表著,全球解封之後,過去被疫情壓抑的產業將重新再起。

再看到之前也多次提到的八貫(1342),意味著公司的毛利率、營益率的創高,也是未來選股方向,再加上生產的材料被廣泛運用之後,對長期發展帶來正面效益。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