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美股
農機需求探底+美農業復甦存隱憂,迪爾財測保守,股價週三急吐近6%

【財訊快報/陳孟朔】全球最大農業機械製造商迪爾(Deere & Co.,美股代碼DE)釋出2026財年保守展望,預期淨利介於40億至47.5億美元,較剛結束年度的50.27億美元下滑,亦明顯低於市場普遍預估的約53.1億美元。消息拖累股價週三一度重挫6.35%至466.50美元的日低,終場跌幅小縮,仍大跌28.26美元或5.67%至469.87美元,為11月7日以來最低,今年來升幅縮小至10.9%,凸顯在關稅陰影與貿易協議不確定性下,美國農業景氣復甦步伐遠較先前預期疲弱漫長。
迪爾管理層直言,2026年很可能是本輪「大型農業周期」的谷底,公司預計,美國與加拿大「大型農業設備部門」銷售將年減15%至20%,反映玉米、大豆等大宗作物種植戶仍嚴控資本支出;南美市場拖拉機與聯合收割機銷售則僅被視為「持平」。儘管第四財季受惠設備出貨量增加與售價上調、整體營收增長,但營運利潤卻受關稅相關成本推升而下滑,公司早前估算,美國對鋼鐵、鋁等進口徵收關稅,單年已為其帶來約6億美元額外負擔。
在大型設備需求轉弱之前,美國農民已長期承受作物價格偏低、種子與肥料成本走高壓力,川普關稅政策進一步推高投入成本、壓抑海外需求,即使近期美中達成農產品採購協議,現實數據仍顯示復甦有限。自10月下旬以來,中國僅採購約200萬噸美國大豆,遠低於美方口徑所稱「本季計畫採購1,200萬噸」的目標,協議條款細節與執行力度遲遲未明,令原本就謹慎的農民更不願提前下單更新農機設備。
市場普遍認為,迪爾此番為2026年「設低門檻」,一方面反映農業衰退幅度與時間都較原先預期更嚴重、更持久,另一方面也試圖界定本輪周期的盈餘底部。
華府預計將於明年1月啟動新一輪「困境農民救助計畫」,但分析師指出,相關資金頂多為受關稅與價格下跌拖累的農業提供短暫紓困,若貿易前景與農產品價格未明顯好轉,2026年後恐仍需追加援助,美國農業與農機投資要走出低潮,時間表依舊充滿變數。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