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內財經

【老謝開講】沒有三兩三,不能過梁山-AI帶給產業生態的巨變

2025/11/19 11:48

11月全球股市又出現一些新變化,1是美國Fed放話,可能不再降息,以目前美國10年及30年公債殖利率都高掛在4%以上來看,Fed再降空間似乎有限,不管川普怎麼催促,鮑爾似有一定的定見,升息可以視為中性的因素。

另一個是AI是不是泡沫化,自從《大賣空》作者Michael Burry放空Palantir後,市場產生共振,大家都認為AI投資那麼大,回收還看不見,大家對於估值漸有戒心,最具指標的Nvidia股價從212.19美元拉回,最低跌到178.91美元,TSMC ADR也從311.36跌回276.23美元,AVGO(Broadcom)從386.48跌回329.03美元,這些大市值的AI股都出現顯著回檔。



股價大漲產生乖離過大

其實這不是基本面出了問題,而是股價大漲產生的乖離太大,例如AVGO漲到386.48美元,年線還在247.74美元,TSMC ADR漲到311.36美元,年線仍停留在210.55美元,台灣的台積電( 2330 )也是這樣,股價漲到1,525元,年線仍在1,113元,我常常以《老人與狗》的理論來提醒投資人,股價與年線乖離太大,很容易產生《老人與狗》的效應,股價會拉回,是因為技術面的乖離太大,不是基本面出了問題,股價拉回可能是另一次新的買點。

今年大漲的很多千元股,也都出現技術面乖離太大的問題,像是銅箔的台光電( 2383 )股價漲到1,525元,年線還在793元,智邦( 2345 )漲到1,180元,年線在758元,川湖( 2059 )漲到4,400元,年線還在2,309元,奇鋐( 3017 )漲到1,585元,年線仍停留在774.6元,這些今年股價漲最多的千元股,都有技術面乖離太大的問題,股價大漲後適度拉回修正才能醞釀下一波再攻堅的實力。

第3個可能會發酵的利空是《經濟學人》對台灣外匯存底、新台幣的問題,作了很大的封面故事報導,14日新台幣盤中又見大幅升值,本來收在31.2兌1美元,突然急升到30.75兌1美元,這又讓市場聯想到今年5月2日及5月5日,台幣在兩個交易日中突然急升到28.7兌1美元,新台幣突見大幅升值,也造成上市公司在第2季出現逾2,000億元的匯損,影響第2季財報非常巨大,大家都很擔心這次會不會又重蹈覆轍。

新台幣是否低估?這是一個幾十年都存在的老問題,這又攸關台灣壽險業長期手上握有國外債券逾7,000億美元,央行長期讓新台幣維持在相對低的匯價,也包括利率相對在低檔,這都是存在很多年的問題,這次《經濟學人》又拿出來大作文章,這一周新台幣走勢至關重要。

我一直強調新台幣的升值,要特別關注日圓及韓元的走勢,以目前日圓在154兌1美元,韓元在1,451上下,新台幣沒有單獨大幅升值的理由。這次高市早苗上任就強調要繼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並且讓日圓相對弱勢,台灣是美債最大持有國之一,再加上台灣的科技力量,美國不太可能單獨壓迫台幣升值而放過日本及南韓,下周央行應對新台幣表態。(全文未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