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科技產業

鴻海AI伺服器兆元規模提前達陣,第四季AI機櫃出貨估季增高雙位數

2025/11/12 16:54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鴻海( 2317 )今(12)日舉行法說會,由鴻海集團發言人巫俊毅指出,AI產業維持高速成長,受惠於算力需求強勁與新一代AI機櫃量產,第三季AI機櫃出貨季增300%,累計AI伺服器營收已提前達到「兆元規模」。展望第四季,新一代AI機櫃出貨將持續爬升,預期季增高雙位數。根據市場預估,2026年美國前五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資本支出將達近6,000億美元,顯示AI伺服器強勁需求將延續。

鴻海目前與北美主要CSP客戶維持深度合作,AI機櫃產品線已從GPU延伸至ASIC解決方案。除CSP外,集團亦積極參與美國、台灣與日本的主權AI專案,預計2026年AI伺服器市占率將較現有四成進一步提升。同時,鴻海與NVIDIA合作打造超級算力中心,並成為NVIDIA在台第一家雲端合作夥伴(NCP),將提供算力資源予產官學界,展現鴻海作為「主權AI領頭羊」的角色。

第二隻腳消費智能產品方面,劉揚偉表示,進入第四季出貨旺季,預期季對季將呈現強勁成長。依照目前能見度,預計這類產品拉貨動能會比去年好。

針對集團正在積極推動的第三隻腳電動車,劉揚偉表示,全球汽車產業正接近「Outsourcing Breaking Point(外包轉折點)」,與1990年代PC產業轉向專業分工的歷程相似。

劉揚偉指出,過往車廠採一條龍自製模式,如今在成本與競爭壓力下,將逐步委託專業製造服務。鴻海具備CDMS(委託設計製造服務) 模式優勢,預期委託製造與設計服務的機會將大幅增加。

具體進展方面,鴻海已引進三菱扶桑(Mitsubishi Fuso)成為第二家日本車廠客戶,雙方將以MODEL T與MODEL U為基礎,共同研發零排放巴士,拓展國際市場。同時,與Stellantis、NVIDIA、Uber攜手開發Level 4自駕車,由鴻海負責軟硬整合。

此外,旗下FIT與沙國合資公司Smart Mobility預計於年底前在中東啟建電動車充電樁生產基地,最快2026年投產。

針對市場傳出裕隆( 2201 )已決定將旗下自有品牌納智捷股權移轉至雙方合資的鴻華先進-創( 2258 ),意味鴻海將間接入股納智捷,並取得品牌經營主導權。劉揚偉今日在法說會中表示,他已經辭去鴻華先進董事長一職,細節應由鴻華先進回應,鴻華先進產品真的不錯,鴻華先進也一直想將產品擴大銷售規模,雙方可能談出新的合作方式,無論雙方用什麼方式合作,都是想擴大市場。

至於鴻海科技日將於11月21–22日於南港展覽館一館4樓舉行,第二天開放民眾免費入場參觀。今年活動主軸為「三大智慧平台結合AI技術應用」,展示AI Factory、機器人、半導體等九大主題成果,呈現集團垂直整合與3+3+3轉型策略的實踐。活動現場將首度導入專屬App系統,整合報到、導覽與互動功能;並首度與中華航空跨界合作打造VIP Lounge,帶給貴賓數位化與沉浸式體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