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科技產業

昇達科低軌衛星步量產元年、業績起飛,明年營收拚翻倍

2025/11/12 08:55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衛星通訊大廠昇達科( 3491 )11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陳淑敏表示,大客戶也一直傳來好消息,釋出明年正向的規劃,換算成長率明年低軌衛星貢獻營收可望至少成長100%,未來三年持續成長。總經理吳東義則表示,2025年是昇達科低軌衛星產品的量產元年,全年低軌衛星營收上看14億元以上,年增逾四成,在手訂單超過10億元,第4季展望樂觀可望延續到2026-2027年。

吳淑敏表示,今年雖一度受到關稅與客戶技術升級影響,第三季訂單略顯疲弱,但自9月起出貨動能快速恢復,9月與10月營收分別明顯回升。低軌衛星相關營收從9月佔比近六成、10月提升至近七成,1至10月累計成長達26%,顯示公司已成為「不折不扣的低軌衛星元件供應商」。

隨著主要客戶加快衛星發射與升級傳輸功能,目前訂單能見度明確,未交訂單已由7月的4億元、10月的8億元,近期已攀升至相當於兩季營收水準。吳東義指出,第四季低軌衛星出貨營收可望較第三季成長逾100%,全年毛利率將超過五成,第四季毛利率上看六成,9月單月毛利率達52.5%,10月更提升至55%。

昇達科目前低軌衛星業務佔整體營收比重已顯著提升,天空端產品約佔65%、地面站約35%。天空端除通訊籌載外,亦成功切入衛星控制用TTC(遙測)及ISL(星際鏈路)元件,第四季已開始出貨。

吳東義說明,客戶為提升衛星對地傳輸速度與容量,頻段從過去的Ka(30GHz)提升至60GHz、80GHz、甚至150GHz以上。高頻元件製造難度高,正是昇達科長期深耕微波與毫米波技術的優勢所在。

針對外界關注的地面站與衛星間關係,吳淑敏強調,兩者並非取代而是互補。全球約七成面積為海洋,資料必須透過「衛星—衛星—地面站—資料中心」的完整鏈結才能傳輸,地面站的回傳與控制功能無法被取代。

目前昇達科低軌衛星元件主要客戶正持續擴產,中小型衛星營運商一年可發射50至80顆衛星,市場潛力龐大。公司目前已掌握四家主要客戶,並持續開發新客戶,目標未來掌握超過十家以上的衛星營運商。此外,由於衛星壽命約五年,未來替換需求將帶來持續訂單;同時包括太空太陽能、太空資料中心與太空AI運算中心等新興應用,也將成為下一波成長動能。

展望未來,吳淑敏表示,昇達科經過一年的策略調整與技術布局,已穩固在低軌衛星產業的領先地位。隨著全球衛星發射量增加與高頻應用普及,公司未來三年營運成長可期。

吳東義表示,三大客戶大量拉貨、改版及增加發射數量,在手訂單超過10億元,11月可望較10月成長二成,第4季展望樂觀可望延續到2026-2027年。2025年低軌衛星營收可望達14億元以上,年增四成;2026年後隨著多家客戶進入發射高峰期,營收與毛利仍有顯著成長空間。

非衛星業務方面,行動回傳產品受單一客戶與市場影響,2025年呈現衰退;射頻天線維持持平,預期2026年起可恢復穩定成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