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傳統產業
上銀董座稱物流機器人明年初小批量測試,目標業績比今年成長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上銀( 2049 )下午舉行法說會,董事長卓文恒指出,12月是歐美聖誕節假期,明年1-2月有農曆過年,因此近幾個月會比較平淡,產業景氣要看明年3月過後才會逐漸明朗,不過上銀客戶的需求及訂單仍在,目前能見度2-2.5個月,有些甚至更短,線軌及螺桿價格持平看待,產業應用以AI及半導體較熱,2026年的展望雖還不明朗,但上銀目標要比今年成長。
針對上銀AI物流機器人何時貢獻業績,卓文恒說,與美國物流公司Dexterity合作,預估明年初小批量測試,之後再物流公司大規模測試。上銀今年第三季機器人營收佔比降至7%,預計第四季集中出貨,佔比可望來升至9-10%,回到第二季水準。
人形機器人進度部分,上銀提供零組件包括關節、減速機、靈巧手用螺桿、交叉滾珠軸承等,仍等待客戶下單,真正量產或是要到一般家庭或一般場域應用還需要時間,預期會先到工廠場域實際先作業。
卓文恒坦言,目前物流機器人以現在量及金額來說都不夠大,物流機器人等還是需要一定的量,毛利率才會有較明顯貢獻,上銀毛利率不利因素在於機器人批量不夠大、毛利率展現不出來。
至於行星滾柱螺桿開發上,卓文恒說,製程與設備相近,上銀會朝這方向開發,但真正實際產品推出預計要到明年,該產品不單是人形機器人會用到,其他包括產業機械及電動鋼等都會用到,惟生產成本高,單價也非常高,工業領域採用仍低,大部分還是會用滾珠螺桿,上銀預計明年展場上會推出自行生產的行星滾柱螺桿。
針對線軌及螺桿能見度及價格來看,卓文恒指出,基礎建設需求較多,能見度普遍落在2-2.5個月,對上銀來說,因原物料成本已穩定,市場需求雖不如2018年、2022年高峰,價格上不會有漲價或砍價,目前看維持穩定。
卓文恒指出,今年資本支出比去年低,有鑒於過去3-4年支出約新台幣100多億元,過去的日本設廠、今年義大利設廠,海外的廠房支出已經規劃差不多,因此預估2026年會較今年少,支出在機台汰換及新產品應用的設備擴充。
針對鴻海( 2317 )也搶進人形機器人,卓文恒認為,有代工廠接觸中,不過不會這麼快,若有也是僅測試送樣。
卓文恒強調,12月是歐美聖誕節假期,明年1-2月農曆過年,過去經驗推斷未來這幾個月會比較平淡,預期要到明年3月以後才會明朗,整體明年前景還不是明朗。對上銀來說,需求及訂單仍有,但不像過去客戶可以有半年或一年規劃而下訂單,目前能見度2-2.5個月,有些甚至更短,客戶有實際需求才會下單,比較難看到未來3-6個月狀況。
展望2026年,卓文恒指出,美國因製造業回流勢必帶動設備上需求,因此美國地區預期持續成長;歐州地區只有航太及軍工比較好,但因俄烏戰爭結束未定,汽車產業也相對低迷,工具機仍看不到復甦狀況;東南亞及印度成長性預期都算不錯。
至於日本,今年日幣大幅貶值,整體有10%以上成長,上銀日本子公司在接單上都有不錯成長。中國地區因中美貿易戰導致傳產不是很好,但低端影響較大,上銀銷往中國都是中高階設備,需求持續,今年整體表現維持去年水準;明年儘管半導體設備等需求平緩,但中國對半導體、智慧製造及自動化,甚至將工具機都列在「十五五計畫」,需要精密設備支撐,因此除AI、半導體外也見到大型基礎設備也會不錯。
卓文恒指出,上銀2026年目標要比今年成長,動能除來自螺桿、線軌外,半導體設備、晶圓機器人及直驅旋轉工作台等,明年直驅旋轉工作台也可望有成績;整體來說,上銀明年成長要看半導體設備、機器人試量產訂單及子公司經銷商的貢獻。
上銀第三季營收為59.95億元,季增1%,年減5%,較去年同期下滑主要為匯率波動及關稅對產業景氣影響,毛利率28.6%,季減1.1個百分點,年減2.1個百分點,單季匯兌收益2.18億元,稅後淨利4.46億元,季增230%,年減33%,每股盈餘1.26元。累計前三季營收為177.6億元,營業利益13.28億元,稅後淨利10.64億元,每股盈餘為3.01元。
相關新聞
-
2025/11/11 17:01
長榮航前三季EPS 3.43元,機隊共計89架,持續進行汰舊換新
-
2025/11/11 16:42
萬海Q3獲利衝逾百億,前三季EPS 7.64元,運價回穩看旺Q4需求
-
2025/11/11 16:29
駿吉-KY DDR4產品獲訂單,明年Q1出貨
-
2025/11/11 16:26
業外收入挹注,信立前三季EPS 15.6元
-
2025/11/11 16:16
國產Q3毛利率改寫近10年新高,單季EPS 0.87元
-
2025/11/11 15:59
廣越訂單滿到Q2,明年業績挑戰7億美元創高,醞釀2027訂單調漲代工價
-
2025/11/11 14:50
ITF旅展銷售報佳音,雄獅線上線下總業績增兩成、寒舍業績達1.3億元
-
2025/11/11 14:19
裕隆旗下格上租車導入J SPACE輕露營車,打造移動式度假體驗
-
2025/11/11 14:17
上銀Q3獲利季增230%,前三季每股盈餘3.01元
-
2025/11/11 13:47
僑外前9月來台投資激增五成,鄉林董座看好科技廊道迎來商辦黃金期
-
2025/11/11 12:28
三大連假帶旺餐飲業10月營收,旺季+普發現金助攻Q4動能
-
2025/11/11 10:34
大同前三季EPS 0.65元,年減78%,馬達業務取得美石化、澳礦場訂單
-
2025/11/11 08:01
台驊控股前10月合併營收年減17.52%,估農曆年前運價大幅下滑機率不高
-
2025/11/11 07:33
星宇航空前10月營收年增25%創同期新高,估Q4旅遊需求持續強勁
-
2025/11/11 07:27
華航10月營收創同期新高,11月東北亞訂位有望達9成
-
2025/11/11 07:24
長榮航10月營收創同期新高,台灣三連假效應帶動,整體訂位明顯成長
-
2025/11/11 07:20
文曄10月營收1268.85億元,創單月次高記錄,前10月超越去年全年
-
2025/11/11 07:20
沛波10月營收6.07億元、月增0.26%,Q4營運可望回升
-
2025/11/11 07:20
聚焦高功能紡織與複合材料,南良接單動能持續回升
-
2025/11/11 07:20
航太需求穩健成長,榮剛10月營收9.32億元、月增0.01%
-
2025/11/11 07:20
泓德能源前三季每股盈餘1.57元,宣布2026年起邁入海外元年
-
2025/11/11 07:19
中國高基期+歐美待回溫,自行車雙雄巨大、美利達10月營收年、月雙減
-
2025/11/11 07:19
晶華前三季EPS 7.93元,看好旅展、旺季助攻Q4及明年H1業績
-
2025/11/11 07:19
智伸科Q3較上季轉盈,前三季每股盈餘3.64元
-
2025/11/11 07:19
汎德永業前三季每股盈餘14.86元,上半年配現金股利6.5元
-
2025/11/11 07:12
兩大建案完工交屋,新潤前三季EPS 7.56元,超越去年全年水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