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傳統產業

正隆攜手500家夥伴推動低碳轉型,打造全台最大生質汽電共生系統

2025/10/31 07:19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工紙龍頭正隆( 1904 )昨(30)日舉辦「2025正隆全球永續產業鏈大會」,邀集海內外逾500家客戶與供應鏈夥伴齊聚一堂,聚焦分享ESG政策趨勢、低碳轉型與智能創新應用,展現其推動產業共榮價值鏈的行動力與領航地位。會中,正隆與全球製漿造紙技術領導企業─芬蘭維美德公司(Valmet)完成簽約儀式,共同打造全台最大規模的生質汽電共生系統,升級造紙業「減廢、創能、增綠」三大循環優勢,樹立產業低碳轉型新標竿。

正隆總經理張清標於開幕表示,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不僅是企業責任,更是推動企業成長與創新的核心競爭力。透過將綠色生產、責任採購與企業公民責任等ESG精神深植核心營運,正隆持續吸引人才、降低風險、滿足客戶永續需求,最終實現企業永續、產業鏈共榮與社會共好的長程目標。

2025正隆全球永續產業鏈大會亦同時邀請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大豐環保科技及正隆內部主管分享洞見,協助產業鏈夥伴掌握川普2.0政策變局、循環創新、AI數位轉型、資安防護到平權包容等議題。為進一步支持產業鏈廠商推動低碳轉型,正隆也與第一銀行攜手合作,啟動「正隆產業鏈ESG淨零優惠融資專案」,以綠色金融機制鼓勵夥伴導入節能減碳技術與ESG管理制度,促進產業鏈共同邁向淨零永續。

為實現「成為世界級綠色製紙企業」的願景,正隆於會中宣佈2025年「低碳智慧、創能展綠」兩大核心策略,誓言攜手產業鏈於綠色生產、責任智造、共榮成長三大面向,推動五大永續行動,實踐從製紙到智紙的永續藍圖。

五大永續行動包含一、接軌國際永續治理框架,導入AI智能產銷方面:正隆不僅取得全球第一張溫室氣體盤查證書,及台灣首張家紙產品碳足跡標籤,更成為TCFD與TNFD先行者企業,持續強化永續韌性。近年接軌AI數位變革浪潮,正隆將攜手上下游產業鏈藉由正隆「S.M.A.R.T.高效智慧造紙」、「正隆AI學院」、「ESG數位戰情室」,實現精準化的決策及資源應用,提升全球運籌與客戶服務能量。

二、跨域合作打造「3R PLUS減碳製造價值鏈」:升級本土產業3R:再利用(Reuse)、再生產(Recycle)、再設計(Redesign)全循環製造鏈;正隆跨領域整合剩餘農林資源,創新建立「3R PLUS減碳製造價值鏈」。以97.7%工紙回收紙利用率、96.3%水資源循環利用率、97.8%廢棄物資源化率以及20%替代燃料比例,展現以再生循環為利基的碳中和實力,建立低碳產業標竿。

三、全方位低碳轉型與自然永續新解方:致力透過科學方法與碳資產經營,邁向2050碳中和目標;正隆以提升能源效率、發展再生能源、加速燃料轉型與創新負碳應用為減碳主軸。也善用研發量能,開拓接軌社會及民生需求的永續解方,推動電商低碳包裝革命、綠色倉儲物流方案,更升級100%再生環保抑草紙,以紙代塑助攻有機農耕,實現從內部製程到產品應用的全方位低碳創新。

四、推動供應鏈四大韌性行動,共構淨零價值鏈生態系:聚焦「低碳、數位、激勵、賦能」四大韌性行動,正隆透過議合與實地輔導,協助中小型夥伴企業導入碳風險與環境績效評估機制,促成供應鏈轉型升級。同時也籌組造紙業首個產業碳中和聯盟,推動減碳材料與再生資源應用,加速建構低碳產業生態系。

五、打造平權職場與社會共榮平台:以永續成就產業共榮,更實踐社會共好。對內,正隆持續推動多元共融的職場文化,ESG管理及產業技能培訓,共育新世代永續專才;對外,則透過「紙圖書館」、「永續教師研習營」與「開放綠色工廠參觀」三大社會創新行動,深化公眾環境意識。面對社會重大事件,如日前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正隆也第一時間捐贈3,000萬元協助災區救援與重建,落實「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企業承諾。

面對淨零轉型浪潮,張清標強調,將依循『AI × 綠能』雙軸策略,將傳統製造工廠轉化為智慧減碳場域。除導入AI管理、推動智紙4.0製造,全面升級營運及生產效率。更會善用廠區地理條件與產線特性,持續布局再生能源設備及技術。目前,正隆已獨步打造全台第一座陸域風力發電廠、建立太陽光電與沼氣綠電典範、合資成立大園汽電共生公司,發展高效能生質汽電共生系統,實現「風、光、氣、質」四大綠能應用。

為進一步強化能源韌性與競爭力,正隆也於會中與全球製漿造紙技術領導企業—芬蘭維美德公司(Valmet)完成簽約,將於后里旗艦廠共同打造全台最大規模生質能汽電共生系統。該系統採用120噸級循環流化床(CFB)鍋爐與汽輪發電機,具備汽電共生效益,年發電量達1.28億度。全套設備由歐洲原廠設計,導入最新低污染技術,並採用Valmet自動化系統與大數據運行平台,透過遠程連線與工業互聯網,實現高效率監測與智慧化控制。Valmet於全球擁有逾百台混燒多燃料CFB鍋爐的成功實績,而正隆后里CFB鍋爐亦為其在台灣的首套代表性工程。

該系統將以后里廠內全循環再生資源燃料、生質燃料及固體再生燃料(SRF)等多元燃料取代煤炭使用,每年可減用煤炭逾8.7萬公噸,並在2029年完工投運後,為台灣創造每年高達4.8萬公噸的減碳量,同時提升該廠替代燃料比例至30%以上,為造紙業升級「減廢、創能、增綠」共三大循環優勢,成為推動產業低碳轉型的重要里程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