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中華

中國擬推動有色金屬行業年均成長5%,分析師估政策紅利可提升估值

2025/9/30 09:49

【財訊快報/陳孟朔】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等八大部門近日聯合發布《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設定2025至2026年產業發展目標,包括有色金屬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約5%,十種主要有色金屬產量年均增長1.5%,再生金屬產量突破2000萬噸,並強調銅、鋁、鋰等資源開發以及高端產品供給能力的持續提升。

方案內容顯示,中國將推動綠色低碳、數位化轉型,並透過政策引導提升產業附加價值。其中,高階材料創新、節能減碳、資源綜合利用和數位化改造被視為未來核心方向。方案亦要求加快新項目建設步伐,推動稀有金屬應用拓展,並強化標準制定以帶動大宗金屬消費升級。

在政策支持方面,官方提出要統籌利用超長期特別國債及多元融資管道,重點投向資源開發、高階技術攻關和綠色化升級。金融體系也將被動員,通過人行信貸市場平台和產融合作平台,引導銀行等機構提供精準資金支持。配套措施包括用好減稅降費政策、完善有色金屬期貨與衍生品體系,以及擴大國家儲備以平抑價格波動。

分析師指出,這份方案等於對行業釋放中期增長「政策紅利」。在需求層面,新能源汽車、儲能電池與高端製造對鋁、鋰、銅等金屬的需求仍處在結構性上升通道。供給端則因政策保障,產量預期穩定,結合再生金屬大幅增長,有助於改善供需格局。

投資機構普遍認為,此舉將支撐相關企業估值中樞上移。中金公司分析師表示,政策將提升龍頭公司在高階鋁材、新能源金屬及稀有金屬應用上的定價權,並加快盈利模式由「周期波動」轉向「成長驅動」。短期內,市場對有色金屬股的交易邏輯或聚焦在政策落地進度與需求復甦配合度;長期則看好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議價能力。

此外,外資機構亦強調風險不可忽視。瑞銀報告稱,若美國與歐盟針對中國金屬產品加徵關稅或公布更嚴格限制,將部分抵消政策效果,對出口導向型企業構成壓力。不過,若中國能同步推進國內消費升級與「一帶一路」合作,則有助分散外部風險,為企業估值增添支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