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美股

「巴菲特指標」衝上217%創歷史新高,美股估值解讀再掀爭議

2025/9/30 08:25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股估值再度引發爭議。「巴菲特指標」近日突破217%,創下歷史新高,遠超過網路泡沫時期的頂峰。該指標以美國上市股票總市值(Wilshire 5000 指數)與美國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比值來衡量,被視為判斷市場是否過熱的重要觀察工具。

巴菲特早年曾指出,當比值處於70%至80%附近,股票投資往往能帶來厚利;但若逼近200%,就像「玩火」一樣。如今數據不僅突破200%,更高達217%,讓不少投資人警覺是否意味著危機迫近。

歷史經驗上,該比值在2001年股市高漲時衝上190%,隨後便出現大幅修正;而這次的217%,更是高出當年的水平。這使市場擔心,美股估值已再次來到極端區域,恐隨時面臨下行壓力。

然而,支持另一種觀點的投資人認為,這項指標的參考價值已不如過去。理由在於過去20年,美國經濟結構大幅轉型,科技產業比重大幅提高,加上全球資金長期湧入美股,使得市值/GNP的比率自然墊高。

同時,巴菲特本人近年來已很少再對這項指標發表評論,顯示他對此工具的態度亦趨於保留。許多專家認為,單純依賴這個數據判斷市場走勢,容易忽略企業盈利能力、利率環境與政策因素等重要面向。

市場人士表示,「巴菲特指標」衝破217%確實顯示美股估值高昂,但是否構成警號,仍需搭配其他經濟與金融數據判斷。對投資人而言,這或許不是立即的危機訊號,但卻提醒市場正站在敏感高位,投資策略必須更謹慎布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