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 油金

美制裁伊朗石油網絡、OPEC+會議前市場緊繃,布油和紐油週二強勢反彈

2025/9/3 08:02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財政部宣布制裁一個由伊拉克與聖基茨商人操控的航運網絡,指其將伊朗石油偽裝成伊拉克油品出口,以規避制裁。此舉被市場視為加大對伊朗石油出口的打壓,刺激兩大期油週二急彈。

布蘭特11月期油收漲0.99美元或1.5%,報每桶69.14美元;紐約10月期油大漲1.58美元或2.5%,報65.59美元。由於美國勞動節假期,紐約期油週一未有結算價,週二補漲動能集中爆發。

分析師指出,美方加大對伊朗石油出口打擊,為油市提供支撐。Price Futures Group資深分析師Flynn直言:「美國加強打擊伊朗出口,確實推升了今日油價。」

市場同時聚焦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和盟友(OPEC+)八大產油國即將於9月7日舉行的會議。業界普遍預期,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等國將維持現有自願性減產,不會急於退場,繼續支撐油價維持在每桶60美元以上區間。獨立分析師Sharma指出,OPEC+或將等候更多數據,特別是美國夏季駕駛季結束後的需求走勢,再行決定。

另一方面,地緣政治因素亦推升市場緊張情緒。歐盟7月制裁俄羅斯背景的印度煉油廠Nayara Energy後,沙烏地阿美與伊拉克國營SOMO已停止對該廠供油,令市場擔憂「灰色市場」原油進一步縮水,合法油源將更顯吃緊。

與此同時,上海合作組織峰會8月31日至9月1日於中國舉行,習近平與普丁高調推動「全球南方」新秩序,挑戰美國主導格局。市場人士認為,這或迫使川普政府祭出更多二級制裁,特別針對印度,進一步支撐油價。

供給面上,烏克蘭無人機攻擊迫使俄羅斯至少17%的煉油產能(約每日110萬桶)停擺,進一步加劇供應吃緊。另據數據,哈薩克8月原油日產量升至188萬桶,較7月增加2%,但對整體供應壓力影響有限。

與此同時,美國能源數據顯示原油庫存可能再度下降,加上勞動節假期標誌夏季駕駛旺季結束,需求高峰落幕後,投資人仍關注接下來供需平衡走向。

市場人士表示,美國制裁、地緣政治風險與供應中斷交織,令油市在OPEC+會議前夕維持緊繃格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