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 >法人報告
高盛稱,創業板月線飆24%A股成全球夏季最大亮點,融資餘額近十年高

【財訊快報/陳孟朔】中國A股在8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再度收高,展現資金追捧熱度不墜,峰頂不斷被打破。滬指8月月線急漲8%,深成指大漲15.32%,創業板指更飆升逾24%,強勢刷新市場信心的同時,高盛交易員威爾森(Mark Wilson)最新觀察指出,2025年夏季的真正主角並非美股或歐股,而是表現遠超預期的中國股市。威爾森強調,中國股市依然處於低估值、低持倉的狀態,但交易動能卻持續增強,正形成「自我強化」的反身性效應。
具體數據顯示,滬指已突破十年新高,A股散戶融資餘額逼近2015年股市泡沫時期的峰值;現貨成交額更是連續12個交易日突破2兆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最長紀錄。高盛亞太業務在8月27日這一天單日成交額亦刷新紀錄,顯示國際資金與本土資金同時加速流入。從倉位角度來看,中國股市的淨多頭水位仍僅處於五年區間的56分位,意味後續增倉空間仍大。8月以來,高盛自營盤更出現歷史最高資金淨流入,主力買盤來自多頭部位。
反觀,美股雖延續漲勢,但推動力主要來自降息預期。市場押注Fed 9月降息機率高達85%,不過隨著就業市場顯現疲態,非農數據與9月11日CPI將成關鍵觀察點。儘管標普500成分股第二季營收年增4.8%,但經匯率調整後增速放緩,中小型企業甚至出現負增長。高盛認為,美國量化緊縮(QT)或在10月提前結束,以緩解資金壓力。
歐洲市場方面,今年夏季則出現結構性變化。歐元區核心與邊陲國家的債券利差快速收斂,尤其是義大利多年期國庫券(BTP)與法國合併國庫債券(OAT)之間的風險溢價差距正逼近消失。雖然法國總理貝魯將面臨9月8日不信任投票,荷蘭與英國同樣存在財政不確定性,但歐元區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創15個月新高,顯示經濟復甦動能強於預期,歐洲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速與美國的差距也在縮小。
高盛進一步指出,歐洲銀行股今年以來大漲52%,但隨著股價推升,投資人已開始考慮鎖定收益的策略。若政治不確定性擴大,或法國國內股市的風險溢價回到去年巴爾尼爾辭職時的水準,法國股市恐面臨10%至15%的下行風險。
綜觀全球,威爾森直言:「今年夏天真正的意外,不在於美歐的政策博弈,而在於中國股市的強勢爆發。」市場正關注這股動能能否延續至第四季,並在全球資金配置中持續占據核心地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