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中華
從巔峰到退市的最後一役,「全球負債王」恆大集團謝幕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曾經是中國地產一哥的恆大集團週一正式遭香港交易所摘牌,成為近年來市值與成交量規模最大的一宗退市事件之一。這家曾經的中國「賣樓王」自2021年債務危機爆發以來,歷經違約、資產遭查封、審計爭議、巨額虧損,最終走到退市這一步,也宣告全球負債最多房企的沉浮。
恆大的危機始於2021年8月,當時多個項目因拖欠款項而停工,中國央行與銀保監會罕見召見高層,要求降槓桿、保穩定。9月首次未能如期支付1.31億美元境外債券利息,觸發交叉違約風險。11月,創辦人許家印減持12億股套現26.8億港元,持股降至67.9%。
2022年3月,因未能如期公布審計報告及旗下物業公司134億元存款被銀行劃扣,恆大宣布停牌。當年11月,其位於香港山頂的豪宅被中建銀行(亞洲)收回。2023年1月,審計師普華永道辭任,理由是對2021年賬目存在重大分歧;2月,獨立調查指董事會在資金挪用問題上「未達標準」。3月,恆大公布境外債務重組計劃,擬以新債與股權掛鉤工具取代舊債,部分債權人支持,但分歧依舊。
財務方面,恆大2021與2022年連續巨虧4760億元與1059億元人民幣,對比2020年仍盈利81億元,衰退速度驚人。2023年8月,復牌後股價較停牌前蒸發近八成,半年再虧損330億元。9月,中國金融監管總局批准國有保險機構承接恆大人壽資產與負債,同月南方警方拘捕旗下財富管理公司部分員工。
恆大的退市並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國房地產行業去槓桿化的縮影。自「三條紅線」政策以來,多家房企相繼暴雷,顯示依賴高負債擴張的模式已難持續。對投資人而言,恆大的殞落意味「高週轉、高槓桿」的時代徹底落幕,中國房企未來將更依賴現金流安全與政策支持。
相關新聞
-
2025/8/26 12:51
中國地方政府加快晶片國產化布局,北京喊2027年自給率100%
-
2025/8/26 10:45
中國ETF總規模首破人民幣5兆元,五年增四倍顯示指數化投資加速
-
2025/8/26 09:13
中化集團擬出售山東兩座破產煉廠,由當地民營煉企承接
-
2025/8/26 08:55
中國7月新能源車銷量月減5%,比亞迪穩居龍頭、特斯拉逆勢下滑
-
2025/8/26 08:55
中國8月批准166款國產遊戲,阿里、嗶哩嗶哩與網易在列
-
2025/8/26 08:48
電商競爭加劇,拼多多扶持中小商家,Q2獲利327億人民幣遠超預期
-
2025/8/26 08:47
星星人盲盒秒罄,二手價飆至人民幣1450元,完勝Labu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