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 >法人報告
美科技股遭拋售,標普連四黑,橡樹資本示警美股處泡沫早期階段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股科技股拋售行情加劇,過去4個交易日累計拖累標普500指數市值蒸發約1兆美元。外電報導,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聯合創辦人馬克斯(Howard Marks)警告,美股正處於泡沫的早期階段。他指出,相較於20世紀90年代後期,現時的股票價格顯得昂貴,情況可能會出現反轉。
Miller Tabak首席市場策略員梅利(Matt Maley)則表示,市場正持續關注這次暴跌究竟只是短期插曲,還是更令人擔憂的趨勢。摩根大通交易部門指出,部分投資人因擔心估值過高而選擇做空獲利,另一些則視此次下跌為「逢低吸納」的機會。
這一輪科技股拋售令投資人蒙受自4月以來的最大損失,正值市場等待聯準會(Fed)發布關鍵利率指引之際,交易員加速拋售市場上估值最高的公司股票。
導火線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高達95%的企業生成式AI投資未能產生實際財務回報,與此前的市場樂觀預期形成強烈反差;同時,OpenAI執行長阿爾特曼(Sam Altman)近期亦警告「投資人過於興奮、AI恐正形成泡沫」,雙重打擊令市場信心動搖。
AI類股成為重災區,年內漲幅領先的高動能科技股遭遇集中拋售。資金轉向防禦性板塊,消費必需品、公用事業與地產類股逆勢上揚,顯示投資人風險偏好急速降溫。MIT這份《生成式AI鴻溝:2025年商業AI現狀》調查涵蓋150位企業領導者、350名員工及300個AI應用案例,結論顯示僅約5%的AI項目成功帶動營收增長,多數無實質財務貢獻。研究強調問題核心不在於AI模型本身,而在於企業整合與落地能力不足。例如,自建AI系統的成功率僅約三分之一,而與外部專業供應商合作則達67%。此外,許多企業過度集中於銷售與行銷應用,但最大回報其實來自後台自動化與降本措施。
市場人士認為,這份報告與阿爾特曼的「泡沫論」共同作用,正好踩中美股高估值的敏感時點。據外電數據,那斯達克100指數的預期本益比達27倍,較長期均值高出三分之一。一名投資組合經理指出,「當前市場對任何質疑AI商業化能力的消息極度敏感,MIT的數據等於直擊核心痛點。高估值本就脆弱,這份報告給市場調整的藉口。」
分析人士則認為,短期內投資人將重新審視AI相關公司的資本支出效率與盈利模式,市場波動恐將持續升溫。不過,少數成功企業透過精準定位痛點與深度合作,仍展現AI商業化潛力,顯示產業具長期價值,只是落地進程可能遠慢於此前的樂觀預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