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傳統產業

正德上半年EPS 0.93元,5艘1.75萬噸MPP船型船舶2027年起交船

2025/8/13 12:49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散裝航運業者正德(2641)今(13)日公布第二季財務報告,第二季單季合併營收5.5億元,季成長8.8%,年增39.66%,營業毛利2.32億元,年增25.76%,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2.05億元,每股盈餘(EPS)0.64元;毛利率由第一季34.5%成長至42.16%,營業利益率由26.75%成長至37.6%。

正德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約為10.56億元,年增34.68%,營業毛利4.06億元,年增11.05%,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2.93億元,年增8.53%,每股盈餘(EPS)達0.93元。今年上半年度獲利為較去年同期增加主要係因2024年訂購的4艘新造船舶已於2025年陸續交船加入營運,使2025年上半年度業績與2024年同期相比大幅成長。而正德7月合併營收為1.87億元,年增24.49%。

正德董事會通過訂造5艘1.75萬噸多用途(MPP)船型船舶,多用途(MPP)船型作為可載運多樣化物品的靈活船型,受益於全球重件物流需求回溫,自2021年起租金走勢呈顯明顯上揚。隨著風電與油氣建設逐步恢復,並受IMO碳排規範驅動,具備節能與吊裝能力的多用途(MPP)船型將受青睞,這批船舶預計2027年開始交船,且已洽妥租家長期租約。

在船舶佈局政策方面,2024年4月董事會決議訂購4艘委託大陸造船廠打造6.35萬噸極限靈便型(Ultramax)散裝貨輪,已於2025年8月上旬全數交付完成,已洽妥租家10年長期租約。2024年11月在大陸廣州船舶交易所標得3艘載重噸各為8.13萬噸卡姆薩型(Kamsarmax)的二手散裝貨輪,已於2025年2月全數交付完成。截至6月底,已處分認列1艘受船利益,獲利約240萬美金,尚有1船預計9月認列出售利益,正德旗下船隊總數達到22艘,將視市場需求與二手船舶價格適時建造環保節能船隊及處分老舊或非節能船舶,強化船舶航行全球的航線的執行能力,以因應日趨嚴謹的環保法規,強化集團營運競爭力。

後市展望,4月以來延燒許久的美國對等關稅議題隨著8月1日起美國與各國對等關稅談判陸續底定激勵,乾散貨市場的不確定因素下降,貿易壁壘的增加可能導致全球航運流向調整,同時推高供應鏈成本,供應鏈的重新調整可能會增加航運需求,幹散貨市場的核心驅動因素仍然是整體經濟和消費需求,有助活絡全球運輸貿易。

紅海繞道情況還在持續;今年南美地區穀物豐收,產量創新高,受美國政策與關稅影響,中國繼續加大對巴西採購以降低對美依賴,航程增加將有助於推升運價,加上巴西今年收成時程較往年延後,有助延長出貨周期,可望支撐暑假傳統淡季行情;西非新礦場的鐵礦砂預計下半年開始量產,市況有望轉佳,中國兩大礦商與礦場有長期合作基礎;加上中國於7月宣布正式啟動5兆元西藏高原東緣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力發電工程計畫」,建設全球最大水壩,有激勵市場對原物料需求的信心,整體市況可正面看待。

法人分析,不只是中國再拚建全球最大水壩的需求加入,未來還有一直未能停戰的俄烏戰爭停戰需求,未來如果停戰,因為戰爭期間拉長,烏克蘭重建對於原物料的需求龐大,散裝船業者增加和平商機,初期需求量會集中在承載貨物種類多元中、小型散裝船,船舶有裝卸機械散裝船更搶手,推動小型船淡季不淡。

除需求端轉強外,供給面也面臨結構性瓶頸,推估全球約有25%的散裝船齡超過15年,在全球新海洋環保法規影響下,推動船舶降速或退役致使散裝運力供給的逐漸減少,這類老舊船舶將逐漸退出市場,反觀新船交付因產能與經濟不確定性而延遲,導致市場進入「高需求 × 低供給 × 搶艙戰」的結構性緊俏。

相關新聞